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蒙古醫學是蒙古族勞動人民在與疾病的長期斗爭過程中積累的經驗總結,是祖國醫學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東方醫學的組成部分。
蒙古族自古以來以游牧為主,世代居住在高原寒冷干燥的自然環境中,生理體質基本適應了其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同時也罹患各種寒性疾病。他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積累了大量適應本民族的生活習俗和醫療保健知識,并逐步形成民族醫學體系。
歷史沿革
12世紀以前的蒙古族,以游牧為主,狩獵為副,兼營原始手工業。居住分散,社會發展極不平衡,其醫藥也處于萌芽狀態,是蒙醫蒙藥知識的積累階段。蒙古族先民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逐漸積累了適應當地風俗習慣、氣候條件、地理環境的醫藥衛生及保健知識。蒙古人非常講究環境衛生的同時也特別注意飲食起居。如適當食用奶食、肉食、肉湯之類便可以起到滋補、防病、治病作用;倒垃圾有指定地點;嚴禁在水井、擠奶場、羊圈附近大小便;出門在外,只用自己攜帶的碗、筷和刀具,以防止疾病的傳染。蒙古族人相信火能凈化萬物,感覺不潔時便用火加以消毒。蒙古族人還喜歡燃燒香料來對其住宅加以消毒。
在醫療技術與醫療器材方面。從一些被發現的石針及青銅針來推斷,蒙古高原上的先民們很早就學會了針刺療法。據中醫學經典《內經·異法方宜論》及《四部醫典·本續》等文獻相關記載,蒙醫灸療法也是在這個時期被蒙古人所利用。除此之外,受蒙古人從事的畜牧業和狩獵業的影響,積累了豐富的正骨術、推拿術及酸馬奶療法等技術。
蒙古人利用植物治療疾病,具有最初的方藥知識。有關古典著作中記載了蒙古地區的特產藥用寄生植物——肉蓯蓉。拉施特的《史籍》中記載居住在鄂畢河上游森林中的“兀刺速惕、帖良古惕和客思的迷,這些部落熟悉蒙古藥劑,以蒙古方法很好地治療疾病而聞名于世”。唐朝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要方》記載了匈奴人用的祛寒丸,這種丸是由桂心、干姜等四味藥配制的蜜丸 ,叫“匈奴露宿丸”,反映了蒙古及蒙古地區的古代北方民族很早就有了相當先進的方劑知識。這個時期的醫藥學知識,成為后來蒙古醫學形成和發展的起源。
13至16世紀隨著蒙古汗國的建立和擴張,蒙醫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其臨床經驗也進一步豐富。蒙古醫學的核心學說寒熱對立統一的辨證學說產生,形成了初步的醫療理論及古代蒙醫學。早期的針刺療法、灸療法、骨科和外傷治療、飲食療法、酸馬奶療法以及藥物學知識,都有了新的發展。而且這個時期開始有了尸體解剖方面的研究,開始使用皮療術、蒙古正腦術等特色療法,并有飲食營養學專著問世。1330年元朝太醫忽思慧用漢文編寫了《飲膳正要》,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較完整的營養學著作。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