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氣坐功導引治病圖
節氣養生:二十四氣坐功導引治病圖(四時坐功卻病圖)
古人是極其講究養生之法的,《中國中醫古籍總目》(薛清錄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收載1911年以前養生類中醫古籍總共364種,其中養生通論204種,導引、氣功83種,煉丹77種。1911年到1949年著作187種,其中養生通論105種,導引、氣功74種,煉丹8種。共計收錄551種養生古籍。
在這551種養生古籍里,有一種養生功法令人難以忘記,那便是“二十四氣坐功導引治病圖”(簡稱四時坐功卻病圖)。
四時坐功卻病圖,相傳為陳摶(?~989年;一說871~989年,見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所傳,他是五代宋初著名道士,通三教之學。此法在明代高濂《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稱“陳希夷二十四氣導引坐功圖勢”,《三才圖會》中作“二十四氣修真圖”,《保生心鑒》中作“二十四氣導引圖像”,又稱“太清二十四水火聚散圖”,《萬壽仙書》作“四時坐功卻病圖訣”,清代鄭官應編撰的《中外衛生要旨》中稱“陳希夷二十四節氣坐功圖”,《內外功圖說輯要》中被稱為“陳希夷先生二十四氣坐功導引治病圖”。
這套導引法的特點是根據一年不同的24個節氣,編訂不同修煉法。在每節氣的15天內行之,據說有治療某些病癥之效果。故每節都包括坐功與治病兩個內容。
《內經素問·寶命全形論》里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內經素問·六節臟象論》里云:“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這些都說明人體要依靠天地之氣提供的物質條件而獲得生存,同時還要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才能發育成長。明代張景岳說:“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說明人體五臟的生理活動,必須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才能與外界環境保持協調平衡。四時坐功卻病圖不吝24幅圖詳載功法主治說明,可見古人對于順應四時、適宜時間的鍛煉重視程度。
小暑即將到臨,《禮記·月令》上小暑的特點是“溫風始至,蟋蟀居壁,鷹乃學習,腐草為螢”。讓我們以四時坐功卻病圖“小暑六月節坐功圖”為例,來欣賞古人的養生智慧吧。“小暑六月節坐功圖”主治:腿膝腰髀風濕、咽干、肺脹滿溢干喘咳、小腹脹、半身不遂、健忘、脫肛、手腕無力、喜怒不常等。功法:每天1~5時之間,兩手于背后撐地,十指尖朝后,胳膊伸直,左腿向前伸直,腳跟著地,右腿折疊使大腿壓住小腿,目視左腳尖,并使身體重心向后移,然后向前移。如此兩腳交換,動作相同,各做15次。最后做叩齒、咽津、吐納而收功。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