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本是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是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屬自然哲學的范疇。它們以思辯的方法認識自然,認識宇宙,是中國傳統文化認識世界的根本觀點和方法,因而屬于世界觀和方法論范疇。中醫學將此三學說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廣泛用于闡釋人體的生命活動、病理變化、疾病的防治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等重大問題。 精氣學說作為一種自然觀,奠定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方法論基石。它認為,精或氣是世界的本原,是構成天地萬物的最基本的質料;人是天地自然的產物,人體也是由精或氣構成的;宇宙萬物的發生、發展和變化,是精或氣自身運動變化的結果。精氣學說,幫助中醫學構建了同源性思維和類比性思維方法,構建了整體觀念、精氣血津液神理論乃至藏象理論。 陰陽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對立統一理論。陰陽學說認為,陰陽的對立統一是宇宙的總規律,生命過程就是陰陽對立統一的結果。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系統論,含有辯證法的思想。五行學說認為,木、火、土、金、水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元素。天地萬物的運動都要受五行生克制化勝復法則的支配,人體臟腑、組織、器官之間也不例外。五行學說以系統結構觀點,闡述了人體臟腑經絡等各系統之間以及人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統一性。 精氣學說和陰陽五行學說雖然各自從不同角度闡釋了人體生命活動、病理變化及養生防病等重大問題,但它們之間又相互聯系、相互補充。與陰陽五行學說相比較,精氣學說更具“本體論”性質,旨在說明天地萬物的同源性及物質統一性,為中醫學建立天人一體觀以及人體自身完整統一的整體觀奠定了方法學基礎。精或氣是宇宙萬物的構成本原的思想,類比到人體,則產生了人體之精是人體生命的本原,人體之氣是人體生命之維系的理論。類比宇宙之精或氣的升降聚散運動推動著宇宙萬物的生成、發展和變化,則產生了人體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推動和調控著人體的生命進程的理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作為方法論,則構筑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相比較,陰陽學說旨在說明一切生命現象都包含著陰陽兩個矛盾方面,陰陽的對立統一、協調平衡維持著人體的生命進程。“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而造化萬物;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類經附翼•醫易義》)。而五行學說則具體說明了人體臟腑經絡的結構關系及其調節方式,即人體整體功能動態平衡的特殊規律。精氣、陰陽、五行學說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補充。中醫學借助于古代哲學的精氣―陰陽―五行的矛盾運動,闡述了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以及人與自然界的聯系,構建了獨具特色的中醫學理論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