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行屬性及歸類方法 五行學說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其主要的思維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據事物的不同性質、作用和形態,采用"比象取類"的方法,將事物或現象分為五大類,分別歸屬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并根據五行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規律,說明各類事物或現象的聯系和變化。在醫學方面則籍以闡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復雜關系,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 原始的五行物質元素說,上升為五行學說之后,基本上已經不是單純的指五種物質本身,而是作為事物屬性的抽象概念來應用。五行各有其不同的特性,即"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意思是說,木具有生發、條達之特性;火具有炎熱、向上之特性;金具有斂肅、變革之特性;水具有滋潤、向下之特性。為此,根據上述特性,采用"比象取類"方法,便把需要說明的事物或現象,樸素地分成了五大類,將相似屬性的每類事物或現象,分別歸屬于五行之中,并在五行屬性歸類的基礎上,運用五行生克規律,以闡釋或推演事物或現象的復雜聯系和變化。 (2) 五行屬性歸類表 歷代醫家為了說明人體內外的整體性和復雜性,亦把人體的臟腑組織、生理活動、病理反應,以及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廣泛地聯系。見下事物五行屬性歸類表:

根據上述歸類表,主要說明如下三方面問題: 。1)以五行之特性,說明五臟之功能。如木性生發條達,肝性喜條達而主疏泄;水性滋潤下行,腎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屬木、腎主水,其它臟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臟為主體,外應五方、五季、五氣等,內聯五臟、五官、形體、情志等的五個功能活動系統。 。3)此五個功能活動系統,說明了人體的內環境與外在自然環境之間也存在著對立統一的聯系,如春屬木,肝氣旺于春,春天多風等。在內則肝與膽相表里,開竅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風等。 應當指出上述是該表橫的聯系,若從縱的方面來看,則表示此五類事物或現象之間具有相生相克和制化勝復的關系。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