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臟具有儲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人體的血液由脾胃消化吸收來的水谷精微所化生。血液生成后,一部分運行于全身,被各臟腑組織器官所利用,另一部分則流入到肝臟而儲藏之,以備應急的情況下使用。 在一般情況下,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血流量是相對恒定的,但又必須隨人體的機能狀態及氣候變化的影響,而發生適應性調節。例如,人體在睡眠、休息等安靜狀態下,機體各部位對血液的需求量就減少,則一部分血液回歸于肝而藏之。當在勞動、學習等活動量增加的情況下,人體對血液的需求量就相對增加,肝臟就把其儲藏的血液排出,從而增加其有效血循環量,以適應機體對血液的需要。 正因為肝有儲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生理功能,故又有"肝為血海"的說法。所以人體各部位的生理活動,皆與肝有密切關系。如果肝臟有病,藏血功能失常,不僅會出現血液方面的改變,還會影響到機體其它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藏血功能失常,主要有兩種病理變化:一是藏血不足,血液虛少,則分布到全身其它部位的血液減少,不能滿足身體的生理需要,因而產生肢體麻木,月經量少,甚至閉經等;二是肝不藏血,則可導致各種出血,如吐血、咳血、衄血、崩漏等。 另外,藏象學說中還有"肝藏魂"之說;昴松裰儯巧袼缮,它們都以血為其主要物質基礎。心主血脈而藏神,肝藏血,血舍魂。肝藏血的功能正常,則魂有所舍。若肝血不足,心血虧損,則魂不守舍,可見驚駭多夢,夜寐不安,夢游,夢囈以及出現幻覺等癥。 綜上所述,肝能藏血,又主疏泄,而這兩種功能之間,又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密切關系。表現在生理方面,則肝主疏泄,調暢氣機,氣行血行,血方能歸藏。肝血充足,肝之陰血又能制約肝之陽氣,使其不致于疏泄太過。表現在病理方面,藏血與疏泄的病變常相互影響。如肝失所藏,血虛陰不足,血不養肝,則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可表現為情緒易于激動,煩躁不寧或性情抑郁沉悶,睡眠多夢,同時又可見到胸脅隱痛,月經不調等癥。
5/6 首頁 上一頁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