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是中醫養生的根基第 2 頁
天地人中和通方能達到心理最佳狀態,謂之“心養”。
健康是人類生命存在的狀態,是一個整體的、動態的、辯證的概念。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是軀體、心理、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等四方面健全。我國中醫體質學對健康有著獨特的認識,認為健康是指不同個體在生命過程中與其所處環境的身心和諧狀態,及其表現對自然及社會環境良好的自適應調節能力。當今世界,發展快,變化大,欲望多,競爭激烈,社會變得越來越浮躁和不安,一些人的心理失衡,人的心理、精神疾病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諸多疾病不斷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可遏止的對無限度的欲望和利益的不當追求,以及對自然和社會環境缺乏良好的自調適能力所造成的。俗話說:“病由心起,病須心治”“心安自健康”,說明心安是健康的前提,心態是健康的養分。中醫文化中,“中”“和”思想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和十分顯著的特質。如“執兩用中”“無過不及”“和而不同”“和實生物”“負陰抱陽”、“寧靜致遠”“天地人中和通為養生之本”“養生是實現神氣形的中和通” 、七情為治病之內因(孫思邈倡導養生十二少,其中少念、少欲、少好等皆在調攝精神情志)等等。
“心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調節情緒,就是調適好七情六欲。喜怒憂思悲驚恐這七情常常是受到外在的各種刺激后引發的,喜怒哀樂是人的正常的心理反應,問題是能不能調適好。中醫文化主張有所節制,正如孔子所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二是修養德行,即提升人的品德?鬃釉凇墩撜Z》中道:“智者樂,仁者壽!碧拼t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講“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旨也”。
我們從茶文化的角度認識一下“心養”。歷史和現實證明,茶是進入人精神世界的通道,是打開智慧、健康和幸福的大門。喝茶品茗、含蓄內斂、寧靜致遠、可以調節人的心態和情緒、獲得養心修德的功效。
一是茶可養清心。一個“清”字,可以涵蓋“德”“儉”“廉”“正”“靜”“真”等茶文化的諸多內涵。“清”,來源于茶的自然品質!扒濉笔桥c茶葉、茶飲、茶藝相關的清氣、清和、清雅,給人以清新撲面,滿目清潤的深切感受,可化積郁之氣,致清和之健!扒濉笔桥c修養、品德、情操有關的清心、清靜、清平。茶可修煉清靜平和的心境,營造優雅清靜的環境和空靈靜寂的氛圍,幫助人們靜心思慮,達到物我兩忘的必由之路,使人心平神靜,自省自察,去除煩躁,化解心結,于清思靜觀中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發現生活中多種多樣的福地洞天。“清”是與從政為官相關的清正、清白、清廉。清茶一杯,淡如水,清如茶,明如鏡,敬于民。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