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穆飲食養生思想第 2 頁
注重保養脾胃
中醫學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一切飲食均需經脾胃消化轉輸,才能將水谷精微流布全身臟腑,充養四肢百骸。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對氣血的強衰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病人所服的藥物,也需經脾胃消化吸收才能發揮作用。但病中之人,胃氣功能多半受傷,“蓋諸藥溫涼補瀉性各不同,一飲下咽,總由胃氣傳布,病人胃氣既不能速行,停留片刻,藥之氣味即殊”(《調疾飲食辯·粥說》)。脾胃一傷,不但影響藥物輸布發揮作用,更不利于胃氣恢復,影響病人的康復。但如能注意調理病人飲食、保養脾胃,不但可以避免藥物傷脾,利于藥物的吸收,還可以輔助其發揮積極的治療作用。章氏認為“病人飲食,借以滋養胃氣,宣行藥力”,即是此意。粥可補益胃氣,是常用的食療方法。《調疾飲食辯》中論述了用粥治療疾病的原理。認為“凡用藥,性速則有功,行遲則無力。古法所以有人行十里、五里、一里之限也。若其停蓄不行,變為酸水,尚何功效之與有。惟以谷氣助其胃,以熱氣速其行,而桴鼓之應,乃迥非湯劑所能及。此古人用粥治病之精理。”同時收載粥類方劑53種之多,論述了用各種不同谷物及輔料煮粥的功效應用,并對煮粥原則和應用時的注意點進行了總結。
“各種粥,通用白粳米或秈米,惟熱病用粟米,表虛、肺熱用糯米、秫米。妙用總在熱啜,尤須久煮極爛。”其余如菜、果、鳥獸、魚蟲等,在述及其食用功效時,章氏也很注重從保養病人脾胃的角度進行分析,注重對脾胃功能的調理。他在《調疾飲食辯·谷類》中說:“粟米粥性能養脾胃,百病不忌。與秈米、粳米同,而粟熟于秋末冬初,秉清涼之氣。故《別錄》曰:養腎,去脾胃中熱,利小便,解煩渴。”而對于“胃寒嘔吐、泄瀉,氣痢,腹痛者可食蔥白粥,將蔥白細切,俟粥將成之時投入,煮熟熱啜取汗可散寒,行氣”;對于“胸腹脹滿,冷痢刺痛,蛔蟲上膈,煩躁吐涎者,可將川產花椒研末,去纖入粥服食,療效頗佳”;而對于“脾胃虛弱、泄瀉、腎、肺氣虛者……”,則宜食用薯蕷粉粥即山藥粥。
章穆還在書中列天門冬汁等32種,有土茯苓汁、苧根皮葉汁、桑葉汁、紫蘇葉實汁等,把藥物制成液汁,具有流質的特點,不僅吸收決,而且可養胃氣,藥與汁相得益彰,對老年人尤為相宜。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