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養生經驗第 2 頁
自強不息
孔子的養生觀是“自強不息”,與老子為首的道家主張“清凈無為”不同。孔子認為,人們不要消極避世,而應積極進取,追求理想,去享受生活中的樂趣。孔子晚年還致力于編撰《春秋》,不倦地學習《易經》,達到“韋編三絕”的地步;還繼續為弟子們上課;發憤的時候忘記了吃飯,高興的時候扔掉了憂愁;連快要老了自己還不知道,確實有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鼓舞著他,使他不斷有所作為,身心得以鍛煉,從而獲得長壽。孔子63歲時,兩度被魯國驅逐;到衛國又被收監禁閉;在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被楚軍團團圍困,餓得弟子們爬不起來。而孔子卻安于“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他這種樂觀處世的性格,正是他自強不息、有所追求、有所寄托的體現。
食行起居有道
孔子同常人一樣,生活中瑣碎事情很多,他認為都與健康有密切關系。
孔子在飲食方面非常講究。他說,吃飯要按時,“不時不吃”,他“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他有“八不食”的習慣,注意飲食衛生,即糧食陳舊發霉了不吃,魚肉不新鮮了不吃,食物變色了不吃,食物變味了不吃,烹調不當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飯菜不吃,不是新鮮的菜蔬不吃,在市場上買來的酒和熟肉不吃,從而避免了因飲食不當而引起的各種疾病。孔子對飲酒也主張要適度,不暴飲。在起居衛生方面,孔子也有一些有益的講究,提出“食不語,寢不言”、“席不正,不坐”等,強調睡覺、起坐的衛生。睡覺時“必有寢衣”,洗澡時“必有明衣”,坐著“狐絡”做成的墊子,夏防潮冬保暖。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