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損傷后遺癥 第一節 四肢關節僵直癥第 3 頁
【基本手法】
治療關節僵直的常用基本手法,有按、點、撥、晃、放、推、舒、抿、拉、體、撞、震等法。結合臨床應用將手法操作要領及其作用敘述如下:
(1)按法 為靜而深透之法。系用手掌或掌根在軀干、四肢和臟腑體表等部位進行按壓、停留的時間較長,其壓力應作用于臟腑與骨髓深部,能通經絡、活氣血、開竅止痛。
(2)點法 為靜沉之法。系用指端點壓體表各部位。主要用于經絡、血脈系統,能鎮靜止痛,祛瘀消腫。
(3)撥法 為活散之法。系用拇指或多指順筋肉纖維的垂直方向左右分撥。多用于關節周圍及脊柱兩側。主要作用于筋骨、肌肉之間,能活血祛瘀、除風散寒、解痙止痛、剝離粘連。
(4)晃法(又稱頻動法) 為活動法。系用手握住骨之遠端或關節相鄰兩端搖擺晃動,節律迅速。主要作用于關節及其周圍組織,能舒筋活血,滑利關節。
(5)放法 為緩動法。系用手握住同一肢體上、下骨之遠端牽引、展開的動作。一般作用于關節、血脈和筋肉之間,能松筋通絡、活動關節。
(6)推法 為活暢法。系用手掌向上或向下頻頻推進的動作。一般作用于皮毛、經絡及血脈系統,故能疏經活絡、氣血通暢。
(7)舒法 為調和法。系用手掌或多指作緩緩而行的撫摩捻揉動作。主要作用于皮膚和筋肉之間,能利氣散瘀,溫熱解痛。
(8)抿法 為強動法。系用手握住同一肢體上、下骨的遠端用力屈壓的動作。主要作用于筋肉、血脈和關節深部,能伸展筋肉、活動關節。
(9)提法 為動引法。系用手握住肢體遠端提起來牽引抖動。一般作用于筋肉、血脈之間,能整逆歸順、增強功能。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