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節脫位各論 第四節 下肢關節脫位第 7 頁
四、跖趾關節脫位
跖趾關節脫位與手部的掌指關節脫位極為相似。為臨床所常見,多發生于第一跖趾關節部。因第一跖骨頭較長、較粗,故用足前部踢東西時則首先著力,外力直接砸壓,易首先傷及。
跖趾關節脫位,多因外力迫使跖趾關節過度背伸而發病。近節跖骨基底脫向跖骨頭的背側。嚴重者,跖骨與跖骨相垂直,外觀出現明顯畸形是跖趾關節過伸、趾間關節屈曲。其它方向的脫位則罕見,應拍X線片觀察是否有骨折,以協助診斷。
【手法治療】
牽引推扳屈跖法 病人取仰臥位,一助手握傷肢小腿下端固定。術者立于傷側,用一布帶將趾端套住(因足趾末節短小,徒手牽引不牢固),順近節趾骨的縱軸方向牽拉,另手拇指頂住趾骨基底部向足肩方向推按,同時用食、中指扣住跖骨遠端向背側扳;牽拉與推、扳手法協同進行,逐漸將跖趾關節屈曲,脫位即可整復。
【注意事項】
復位后,用拇指推理該部筋肉組織,用繃帶纏繞數層,再用一塊瓦形硬殼紙扣于跖趾關節處,外用繃帶包扎,固定2到3周。
解除固定后,用中藥熏洗局部,并進行手法按摩和功能鍛煉至愈。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