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節脫位各論 第四節 下肢關節脫位第 2 頁
【臨床表現與診斷】
1.本病有典型外傷史,多發生于活動能力較強的青壯年男性。
脫位后,髖部有明顯的疼痛、瘀腫、活動功能障礙,不能站立行走。根據脫位的方向不同,其臨床癥狀、體征亦有明顯差異。
(1)后脫位。保畟蠹锤畜y部疼痛,下肢功能喪失,仰臥困難;2.傷肢屈曲內收、內旋畸形,下肢縮短,膝落于健側大腿上,足趾接觸健足內側緣;3.臀部明顯隆起,可摸的脫位的股骨頭;4.X線片可明確診斷,并可發現有無合并骨折。
(2)前脫位 1.傷肢較后脫為長,呈外展、外旋、屈曲畸形,膝部內翻、足外側可接觸床面,功能喪失,髖部腫痛;2.髖部外側平坦,臀部凹陷,在腹股溝處可摸到股骨頭;3.X線檢查,可提示股骨頭移位的情況及有無合并骨折。
(3)中央型脫位 1.股骨頭移位輕者,僅有局部疼痛、腫脹及輕度髖關節活動障礙,無特殊肢體畸形;2.股骨頭移位嚴重者,除有疼痛、腫脹表現外,可見傷肢外旋、短縮、大轉子內移,功能喪失;3.若骨盆骨折,有血腫形成,傷側下腹部壓痛;肛門指檢時,常在傷側觸到包塊(股骨頭)及疼痛;4.X線檢查,可顯示髖臼底部骨折與凸入盆腔的股骨頭。此種損傷,常伴有盆腔內臟器損傷及休克,預后欠佳,應轉外科手術處理。
根據典型的病史、癥狀、體征,結合X線片的提示,即可做出診斷。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