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節脫位各論 第二節 上肢關節脫位第 5 頁
【臨床表現與診斷】
1.有典型外傷史。
2.傷后肘關節疼痛劇烈,腫脹明顯,屈伸活動受限制。肘關節彈性骨定于一百二十度到一百五十度的半屈伸狀態,前臂緊貼胸腹前部,病人常用健手托扶傷肢前臂。
3.傷后肘后部膨大,鷹嘴突在肘后部特別隆起,而其頂部明顯凹陷。有人形容,肘關節后脫位,肘部后凸,狀如足跟。
4.肘三角的等腰關系失常。肘窩部飽滿,可觸及肱骨下端之滑車,前臂長度縮短,肘部周徑明顯增大。
5.嚴重的肘關節脫位,可伴有血管、神經損傷。
6.X線檢查,正位及側位片可明確脫位的類型及程度,并可提示有無合并骨折等。
【治療】
整復前,先用拇指依次按壓傷側的天鼎、缺盆、中府、極泉穴各半分鐘,其麻醉止痛作用,而后施整復手法。常用整復手法如下:
(1)膝頂撥伸屈肘法 病人坐于靠背椅上。一助手立于病人后方固定其肩部。術者立于傷側對面,用一手握傷肢上臂下端固定,另手握其前臂腕部,同時用一足踏在椅子上,膝部抵住肘窩部,握腕之手沿前臂縱軸用力撥伸牽引,并逐漸屈曲肘關節,后脫位即可整復。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