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下肢傷筋 第四節 踝部病癥第 10 頁
四、跖腱膜勞損
【解剖生理】
跖腱膜又稱跖筋膜,為足底深筋膜的足低中間部增厚所形成。跖腱膜在后方附著于跟骨結節,向前分為五條,分別附著于各跖趾關節囊與屈肌腱鞘。跖腱膜作為足弓弓弦,有如強足弓的作用。跖腱膜又有保護足低肌肉、肌腱和跖趾關節的作用。
【病因病理】
祖國醫學認為,腎氣虧虛是發生本病的內在因素,外傷、勞損或寒濕入侵經絡則是其外因。如日常挑擔,負重行走或長途跋涉,局部挫傷等均可引起跖腱膜勞損。此外,跟骨結節退變、骨刺形成,亦可導致纖維脂肪墊炎、跟下滑囊炎,引起典型的足跟痛。
【臨床表現與診斷】
本病主要癥狀是足跟下或足心部疼痛,足底緊張感,不能久行、久立,每遇勞累、寒濕痛劇,休息或得熱后則舒適。急性滑囊炎,則足跟疼痛劇烈;足跟皮下脂肪墊部分消退者,足跟疼痛是暫時性的,隨著機能的恢復癥狀可逐漸消退。
檢查時,可在跟骨結節內側或前方觸及壓痛點,牽拉患足跖筋膜時可使疼痛加重,并可觸及足底緊張感。
X線檢查,可顯示跟骨骨刺。疼痛的程度與骨刺的大小不一定成正比,但與骨刺的方向有關。如骨刺的方向與跟骨平行,可不出現疼痛,若骨刺斜向下方,則常為引起疼痛的主要病因。
根據本病的癥狀、體征,即可明確診斷。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