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傷科按摩手法與施治原則第 4 頁
(二)整復移位
施行按摩手法可使移位的筋骨組織回復到正常位置,如關節脫位、肌腱滑脫、滑膜嵌頓的整復,椎間盤突出的還納等。
(三)軟堅散結、剝離粘連
皮肉、筋骨損傷和疾病,局部氣血凝滯,產生組織的粘連、硬結(索條),關節活動失靈。運用恰當的按摩手法,可以軟堅散結、疏通狹窄、剝離粘連、使關節功能恢復。
(四)行氣血、調臟腑
循經取穴施以按摩手法,迎隨補瀉,可直接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環,調理臟腑之間的功能,增進新陳代謝,促使損傷組織的修復。
三、施手法原則
經過詳細的臨床檢查及必要的輔助檢查,明確診斷,全面而準確的掌握病情,是施術按摩手法的前提。特別是對骨折、脫位,醫者在頭腦中要有一個傷病局部內、外的立體形象,確實了解骨端在肢體的方位,也就是“知其體相,識其部位,一旦臨證,機觸于外,巧生于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概括來說,若病情需要施術按摩手法時,則應遵循早、穩、準、巧這些原則。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