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下焦篇第 16 頁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3-19 12:24:34 

64老年久痢,脾陽受傷,食滑便溏,腎陽亦衰,雙補湯主之。
老年下虛久痢,傷脾而及腎,食滑便溏,亦系脾腎兩傷,無腹痛肛墜氣脹等證,邪少虛多矣。
故以人叁、山藥、茯苓、蓮子、芡實,甘溫而淡者,補脾滲濕。
再蓮子、芡實水中之谷,補土而不克水者也。
以補骨、蓯蓉、巴戟、兔絲、覆盆、萸肉、五味、酸甘微辛者,升補腎臟陰中之陽,而兼能盡精氣,安五臟者也。
此條與上條當對看:上條以酒客久痢,臟真未傷,而濕熱尚重,故雖日久,仍以清熱滲瀉為主。此條以老年久痢,濕熱無多,而臟真已歉,故雖滯下不凈,一以補臟固正立法,於此亦可以悟治病之必先識證也。
”雙補湯方復方也法見注中。
人叁、山藥、茯苓、蓮子、芡實、補骨脂、蓯蓉、萸肉、五味子、巴戟天、兔絲子、
覆盆子。
65久痢小便不通,厭食欲嘔,加減理陰煎主之。
此出陽而傷及陰也。小便不通,陰液涸矣。厭食欲嘔,脾胃兩陽敗矣。
故以熟地白芍五味收三陰之陰,附子通腎陽,炮姜理脾陽,茯苓理胃陽也。
按原方通守兼施,剛柔互用,而名理陰煎者,意在偏護陰也。
熟地守下焦血分,甘草守中焦氣分,當歸通下焦血分,炮姜通中焦氣分,蓋氣能統血,由氣分之通,及血分之守,此其所以為理也。
此方去甘草、當歸,加白芍、五味、附子、茯苓者,為其厭食欲嘔也。
若久痢陽不見傷,無食少欲嘔之象,但陰傷甚者,又可以去剛增柔矣。
用成方總以活潑流動對證審藥為要。
”加減理陰煎方辛淡為陽,酸甘化陰復法,凡復法皆久病,未可以一法了事者。
熟地、白芍、附子、五味、炮姜、茯苓。
66久痢滯瘀血,肛中氣墜,腹中不痛,斷下滲濕湯主之。
此澀血分之法也。
腹不痛,無積滯可知,無積滯故用澀也。
然腹中雖無積滯,而肛門下墜,痢帶瘀血,是氣分之濕熱,久而入於血分。
故重用樗根皮之苦燥濕,寒勝熱,澀以斷下專入血分而澀血為君。
地榆得先春之氣,木火之精,去瘀生新。
茅術黃柏赤苓豬苓開膀胱,使氣分之濕熱,由煎陰而去,不敢遺留於血分也。
查肉亦為化瘀而設,銀花為敗毒而然。
”斷下滲濕湯方苦辛淡法。樗皮根”一兩炒黑、生茅術”一錢、生黃柏”一錢
、地榆”二錢五分炒黑、查肉”三錢炒黑、銀花”一錢五分炒黑、赤苓”三錢
、豬苓”一錢五分。水八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
67下痢無度,脈微細,肢厥,不進食,桃花湯主之。
此澀陽明陽分法也。
下痢無度,關閘不藏,脈微細肢厥,陽欲脫也。
故以赤石脂急澀下焦,粳米合石脂堵截陽明,乾姜溫 而回陽,俾痢止則陰留,陰留則陽斯戀矣。
68久痢陰陽氣陷,肛墜尻酸,地黃馀糧湯主之。
此澀少陰陰分法也。
肛門墜而尻脈酸,腎虛而津液消亡之象,故以熟地五味補腎而酸甘化陰,馀糧固澀下焦,而酸可除,墜可止,痢可愈也。
”地黃馀糧湯方酸甘兼澀法。熟地黃、禹馀糧、五味子。
69久痢傷腎,下焦不固,腸膩滑下,納谷運遲,三神丸主之。
此澀少陰陰中之陽法也。
腸膩滑下,知下焦之不固,納谷運遲,在久痢之後,不惟脾陽不運,而腎中真陽亦衰矣。
故用三神丸,溫補腎陽,五味兼收其陰,肉果澀自滑之脫也。
”三神丸方酸甘辛溫兼澀法亦復方也。五味子、補骨脂、肉果”去凈油。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頁
文章錄入:中醫五絕網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