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下焦篇第 13 頁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3-19 12:24:34 

九、濕溫
55濕溫久羈,三焦 漫,神昏竅阻,少腹硬滿,大便不下,宣清導濁湯主之。
此濕久郁結,於下焦氣分,閉塞不通之象,故用能升能降,苦泄滯淡滲濕之豬苓,合甘少淡多之茯苓,以滲濕利氣,寒水石色白性寒,由肺直達肛門,宣濕清熱,蓋膀胱主氣化,肺開氣化之源,肺藏魄(肛門曰魄門),肺與大腸相表 之義也。
晚蠶沙化濁中清氣,大凡肉體未有死而不腐者,蠶則僵而不腐,得清氣之純粹者也,故其糞不臭不變色,得蠶之純清,雖走濁道,而清氣獨全,既能下走少腹之濁部,又能化濁濕而使之歸清,以己之正,正人之不正也。
用晚者本年再生之蠶,取其生化最速也。
皂莢辛咸性燥,入肺與大腸,金能退暑,燥能除濕,辛能通上下關竅,子更直達下焦,通大便之虛閉,合之前藥,俾郁結之濕邪,由大便而一齊解散矣。
二苓、寒石化無形之氣;蠶砂、皂子逐有形之濕也。
”宣清導濁湯方苦辛淡法。
豬苓”五錢、茯苓”五錢、寒水石”六錢、晚蠶砂
”四錢、皂莢子”三錢去。
水五杯,煮成兩杯,分二次服,以大便通快為度。
56濕凝氣阻,三焦俱閉,二便不通,半硫丸主之。
熱傷氣,濕亦傷氣者何?熱傷氣者,肺主氣而屬金,火克金,則肺所主之氣傷矣。濕傷氣者,肺主天氣,脾主地氣,俱屬太陰濕土,濕氣太過,反傷本臟化氣,濕久濁凝,至於下焦,氣不惟傷而且阻矣。
氣為濕阻,故二便不通。
今人之通大便,悉用大黃,不知大黃性寒,主熱結有形之燥糞。
若濕阻無形之氣,氣既傷而且阻,非溫補真陽不可,硫黃熱而不燥,能疏利大腸,半夏能入陰,燥勝濕,辛下氣,溫開郁,三焦通而二便利矣。
按上條之便閉,偏於濕重,故以行濕為主。
此條之便閉,偏於氣虛,故以補氣為主。蓋腎司二便,腎中真陽為濕所困,久而弭虛,失其本然之職,故助之硫黃。肝主疏泄,風濕相為勝負,風勢則濕行,濕凝則風息,而失其疏泄之能,故通之以半夏。
若濕盡熱結,實有燥糞不下,則又不能不用大黃矣,學者詳審其證可也。
”半硫丸酸辛溫法。
石硫黃(1)、半夏”制。
右二味各等分為細末,蒸餅為丸,梧子大,每服一二錢,白開水送下(2)。
”附注:(1)硫黃有三種,土黃水黃石黃也。入藥必須用產於石者,土黃土紋,水黃直絲,色皆滯暗而臭,惟石硫黃方棱石紋而有寶光,不臭仙家謂之黃礬,其形大勢如礬按硫黃感石之精,聚土之液,相結而成生於良土者桂良土者少土也。
其色晶瑩,其氣清而毒小,生於坤土者惡坤土者老土也,積蜀之所歸也其色板滯其氣濁而毒重不堪入藥,只可作火藥,用石黃產於外洋來自舶上,所謂倭黃是也。入萊菔內煮六時則消去。
(2)按半硫丸通虛閉,若久久便蘊服半硫丸赤能成條,皆其補腎燥濕之功也。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頁
文章錄入:中醫五絕網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