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下焦篇第 11 頁

48喘咳息促,吐稀涎,脈洪數(shù),右大於左,喉啞,是為熱飲,麻杏石甘湯主。 金匱謂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蓋飲屬陰邪,非溫不化,故飲病當溫者,十有八九。然當清者亦有一二。
如此證息促,知在上焦;涎稀,知非勞傷之 ,亦非火邪之但 無痰而喉啞者可比;右大於左,純?nèi)环尾;此乃飲邪隔拒,心火壅遏,肺氣不能下達。
音出於肺,金實不鳴,故以麻黃中空而達外,杏仁中實而降 ,石膏辛淡性寒,質(zhì)重而氣清輕,合麻杏而宣氣分之郁熱,甘草之甘以緩急,補土以生金也。
按此方即大青龍之去桂枝、姜、棗者也。
”麻杏石甘湯方辛涼甘淡法。麻黃”三錢去節(jié)、杏仁”三錢去皮尖碾細石膏”三錢碾、甘草”二錢炙。水八杯,先煮麻黃,減二杯,去 ,納諸藥,煮取三杯,先服一杯,以喉亮為度。
49支飲不得息,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支飲上擁胸膈,直阻肺氣,不令下降,呼息難通,非用急法不可,故以稟金火之氣,破癥瘕積聚,通利水道,性急之葶藶,急瀉肺中之壅塞。
然其性 悍,藥必入胃過脾,恐傷脾胃中和之氣,故以守中緩中之大棗,護脾胃而監(jiān)制之,使不旁傷他臟。
一急一緩,一苦一甘,相須成功也。
”葶藶大棗瀉肺湯苦辛甘法。苦葶藶”三錢炒香碾細、大棗”五枚去核。
水五杯,煮成二杯,分二次服,得效減其制,不效再作服,衰其大半而止。
50飲家反渴,必重用辛,上焦加乾姜、桂枝;中焦加枳實、橘皮;
下焦加附子、生姜。
金匱謂乾姜、桂枝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今反不渴者飲也,是以不渴,定其為飲,人所易知也。
又云水在肺,其人渴,是飲家亦有渴癥,人所不知,今人見渴投涼,輕則用花粉、冬地,重則用石膏、知母,全然不識病情,蓋火 無痰,勞 膠痰,飲 稀痰兼風寒則難出,不兼風寒則易出,深則難出,淺則易出。
其在上焦也,郁渴肺氣,不能清肅下降,反挾心火上升爍咽,渴欲飲水,愈飲愈渴,飲後水不得行,則愈飲愈 ,愈 愈渴,明知其為飲而渴也,用辛何妨,內(nèi)經(jīng)所謂「辛能潤」是也。以乾姜峻散肺中寒水之氣,而補肺金之體,使肺氣得宣,而遏止 定矣。
其在中焦也,水停心下,郁遏心氣,不得下降,反來上爍咽喉,又格拒腎中真液,不得上潮於喉,故嗌乾而渴也。重用枳實,急通幽門,使水得下行,而臟氣各安其位,各司其事,不渴不 矣。
其在下焦也,水郁膀胱,格拒真水,不得外滋上潮,且邪水旺一分,真水反虧一分,藏真水者腎也,腎惡燥,又腎脈入心,由心入肺,從肺系上循喉嚨,平人之不渴者,全賴此脈之通調(diào),開竅於舌下玉英廉泉,今下焦水積而腎脈不得通調(diào),故亦渴也。附子合生姜為真武法,補北方司水之神,使邪水暢流,而真水滋生矣。
大抵飲家當惡水,不渴者其病猶輕,渴者其病必重,如溫熱應(yīng)渴,渴者猶輕,不渴者甚重,反象也。
所謂加者,於應(yīng)用方中重加之也。
51飲家陰吹,脈弦而遲,不得固執(zhí)金匱法,當反用之,橘半桂苓枳姜湯主之。
金匱謂陰吹正喧,豬膏發(fā)煎主之。蓋以胃中津液不足,大腸津液枯槁,氣不後行,逼走前陰,故重用潤法,俾津液充足流行,濁氣仍歸舊路矣。
若飲家之陰吹,則大不然,蓋痰飲蟠居中焦,必有不寐、不食、不饑,不便、惡水等證,脈不數(shù)而遲弦,其為非津液之枯槁,乃津液之積聚胃口可知,故用九竅不和,皆屬胃病例,峻通胃液下行,使大腸得胃中津液滋潤,而病如失矣。
此證系余治驗,故附錄於此,以開一條門徑。
”橘半桂苓枳姜湯方苦辛淡法。
半夏”二兩、小枳實”一兩、橘皮”六錢、桂枝”一兩、茯苓塊”六錢。
甘瀾水十碗,煮成四碗,分四次,日三夜一服,以愈為度。愈後以溫中補脾,使飲不聚為要,其下焦虛寒者,溫下焦,肥人用溫燥法,瘦人用溫平法。
按痰飲有四,除久留之伏飲,非因暑濕暴得者不議外,懸飲已見於伏暑例中,暑飲相搏,見上焦篇第二十九條,茲特補支飲、溢飲之由,及暑濕暴得者,望醫(yī)者及時去病,以免留伏之患,并補金匱所未及者二條,以開後學讀書之法。
金匱溢飲條下,謂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注家俱不甚晰,何以同一溢飲,而用寒用熱,兩不相侔哉,按大青龍湯有石膏、杏仁、生姜、大棗,而無乾姜、細辛、五味、半夏、白芍,蓋大青龍主脈洪數(shù),面赤喉啞之熱飲,小青龍主脈弦緊不渴之寒飲也。由此類推,胸中有微飲,苓桂術(shù)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苓桂術(shù)甘,外飲治脾也,腎氣丸,內(nèi)飲治腎也。
再胸痹門中胸痹心中痞,留氣結(jié)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湯主之,人叁湯亦主之。又何以一通一補,而主一胸痹乎,蓋胸痹因寒濕痰飲之實證,則宜通陽,補之不惟不愈,人叁增氣,且致喘滿,若無風寒痰飲之外因,不內(nèi)外因,但系胸中清陽之氣,不足而痹痛者,如苦讀書而妄想,好歌曲而無度,重傷胸中陽氣者,老人清陽日薄者,若再以薤白栝蔞枳實滑之瀉之通之,是速之成勞也。斷非人叁湯不可,學者能從此類推,方不死於句下,方可與言讀書也。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頁
- 網(wǎng)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nèi)容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guān)。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政策法規(guī)
- 醫(yī)學考試
- 醫(yī)藥資訊
- 結(jié)石研究
- 課題研究
- 培訓教學
- 科技成果
- 歷代名醫(yī)
- 耳穴知識
- 中醫(yī)典故
- 中醫(yī)詞典
- 中醫(yī)診斷
- 中醫(yī)經(jīng)絡(luò)
- 中醫(yī)腧穴
- 中醫(yī)名方
- 中醫(yī)臨床
- 中醫(yī)保健
- 中醫(yī)養(yǎng)生
- 孕育保健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老年保健
- 嬰兒保健
- 新婚保健
- 藥膳食療
- 祖?zhèn)髅胤?/a>
- 民間偏方
- 中藥詳解
- 護理技術(shù)
- 草藥圖譜
- 人體圖譜
- 不孕不育
- 燒傷燙傷
- 祛病靈符
- 療疾手印
- 性學文獻
- 學術(shù)爭鳴
- 中醫(yī)教育
- 中醫(yī)特色
- 中醫(yī)歷史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心丸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眩飲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疔癰方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痔散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志圓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定中湯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錠子眼藥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地芩飲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第三大腹子散 09-28 [中醫(yī)方劑]中醫(yī)方劑:第三竹瀝湯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