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女性的病理特點第一節 病因

導致婦女疾病的因素有淫邪因素、情志因素、生活因素和體質因素。淫邪因素之中以寒、熱、濕為多發;情志因素方面以怒、思、恐為常見;生活因素主要指早婚多產、房事不節、飲食失調、勞逸過度、跌撲損傷等;體質因素(包括先天因素)是指人的體質強弱而言,即臟腑、經絡、氣血活動的盛衰。淫邪因素、情志因素和生活因素都是致病的條件,它們作用于機體后能否發病,以及發病后的表現形式、程度與轉歸如何,是由體質因素決定的,而婦科病證則常是由臟腑、氣血、沖任督帶四脈和胞宮功能盛衰來決定的。《素問·評熱病論》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說明了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體質)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現將婦科的致病因素和致病特點分述于下。
一、淫邪因素
淫邪因素是風、寒、暑、濕、燥、火六種病邪的總稱。其常為“六氣”,其失常如太過、不及或非時而至為六淫,成為致病因素。六淫皆能導致婦產科疾病,但因婦女以血為本,寒、熱、濕邪更易與血相搏而導致婦產科諸證,故予重點討論。而機體內在的寒、熱、濕邪系臟腑功能失常所致。
1.寒寒為陰邪,收引凝澀,易傷陽氣,影響氣血運行。寒邪就部位而言有外寒、內寒之分,就性質而論有實寒、虛寒之別,這四者常是交互存在的,但應以虛、實為綱。寒邪傷人的具體病因歸納如下:若感受寒邪,冒雨涉水,或過食生冷,則血為寒凝,血行不暢,胞脈阻滯,可出現月經后期、痛經、癥瘕等。若機體陽氣不足,寒自內生,臟腑功能失常,影響沖任、胞宮功能,可出現痛經、帶下病、妊娠腹痛、宮寒不孕等。
2.熱熱為陽邪,耗氣傷津,每易動血,迫血妄行。熱邪同樣有外熱、內熱、虛熱、實熱之分,這里仍以虛、實為綱將熱邪病因歸納如下:感受熱邪、五志過極化火、過服辛辣助陽之晶,都可導致陽熱內盛;或素體陰分不足,陽氣偏盛,以致陰虛而生內熱。至于熱毒則屬實熱范疇,即所謂“熱之極為毒”,是實熱中的重證。無論實熱、虛熱都可損傷沖任經脈,迫血妄行,出現月經先期、崩漏、經行吐衄、胎漏、胎動不安、惡露不絕、產后發熱等。
3.濕濕為陰邪,重濁膩滯,易阻塞氣機。濕邪依其傷害人體部位的不同,有外濕和內濕之別。若感受水濕,冒雨涉水,或久居陰濕之地,以致濕邪內侵,是外濕。若脾陽素虛,運化失職,濕濁內盛,或腎陽不足,氣化失常,水氣內停,都可導致水濕停聚,是內濕。濕為有形之陰邪,因此濕邪傷人自無虛、實可分,但卻能隨人體的陰陽盛衰以及濕濁停留之久暫而發生從化的轉變,或從陽化為濕熱,或從陰化為寒濕。關于濕毒,一是濕氣蘊結所致,一是從陰部感染而來。總之,濕邪重濁趨下,下注沖任,帶脈失約,可致帶下病、陰癢、不孕癥等;若在孕期,受胎氣影響可致妊娠嘔吐、妊娠水腫等。
二、情志因素
情志因素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的變化。婦女受到過度的精神刺激,情志發生變化,主要引起氣分病變,繼而引起血分病變,使氣血不和,以致機體陰陽失調、臟腑功能失常而發病。內傷七情之中,以怒、思、恐對婦科病證影響較著,故分述于下。
1.怒抑郁忿怒,常使氣滯、氣逆,進而引起血分病變,可致月經后期、痛經、閉經、經行吐衄、缺乳、癥瘕等。
2.思憂思不解,每使氣結,氣血瘀滯,可致閉經、月經不調、癥瘕等。
3.恐驚恐過度,常使氣下、氣亂,失去對血的統攝和調控,可致月經過多、崩漏、胎動不安、墮胎、小產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