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如何認識中醫第 9 頁
中醫藥學是中國科技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它對疾病的認識是從整體上考慮的。這與中醫文化的整體觀念是分不開的。中醫學把人體的生理機能看作一個整體,進而把人體的生理機能與自然環境看作一個整體,對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都是從整體上進行考慮,這與現代醫學對疾病的認識恰巧相反。現代西醫學通過對神經、體液、器官、組織、細胞、蛋白質、基因等的認識,逐步深入地分析人體系統,在這一步步細化分析的過程中,由于器官與器官、細胞與細胞、蛋白質與基因等等相互間的聯系變得越來越復雜,在研究中,不得不舍去了這些部分相互間聯系的“精華”。
中醫學雖然對人體系統內部的結構了解得不十分清楚,對數據的采集至今還停留在“望、聞、問、切”四診的基礎上,然而,這些數據卻反映了人體本身在抗爭疾病過程中的狀態,體現了人體整體層次上的相互間的聯系。而人類的機體是經歷了約1200多萬年生存進化才形成的,它具有大腦皮層、神經、體液及中醫的經絡等多種調控整體信息的組織和功能,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獲得了一整套適應環境、對抗疾病、維持生存的能力。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人體自身的防病、治病的能力,發揮人類自身的抗病優勢,這應該是當今前沿醫學探索的方向。
事實上,在這方面,中醫學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醫在醫療實踐中了解到人體系統內部不正常的情況往往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從體表的狀態上反映出來,也可以通過患者的主訴來了解。這導致中醫可以通過望、聞、問、切獲取數據,在一定規則的指導下,通過中藥、推拿、針灸等治療措施將人體的狀態調整到正常狀態。中醫文化正是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在這一領域積累的豐富的醫學文化知識。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