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如何認識中醫第 3 頁
回顧醫學史,現代西醫若從1628年哈維在法蘭克福發表《心血運動論》開始,還不到400年的歷史。若從1858魏爾嘯發表《細胞病理學》算起還不到200年的歷史。中醫學雖然年代悠久,若從公元前400年《黃帝內經》成書算起,距今才2400多年。相比于人類的形成歷史,醫學還只能算是一個初生的嬰兒。在人類發現能治療疾病的醫療手段之前,就是依靠自身的這一極其復雜的信息系統,使人類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疾病的劫難。如果在人體遭遇疾病時,醫生能正確地調動人體自身的防病、治病能力,那將是醫學的一大飛躍。因此,探索和利用人體這一復雜的信息系統的防治疾病的能力,應該是當今醫學發展的前沿方向。
眾所周知,人體系統是一個極其復雜的信息系統,該系統可以運用靈敏的感覺器官隨時隨地地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例如影像、氣味、聲音、冷熱等信息;為了維持系統的正常運行,人體通過消化系統與呼吸系統攝入各種物質與能量,通過呼出二氧化碳、排出糞便、尿液、汗液等排除廢物;為了適應外界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在生存斗爭的過程中還需要存儲能量,積累經驗,學習知識,不斷地更新信息、經驗與知識。
現代科學技術告訴我們,人體的內環境是一個極其復雜的信息系統。該系統是由許多互相關聯、互相協同的子系統共同組合而成,例如,以解剖為基礎的看得見、摸得著的一些子系統,像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等。這些子系統又由人們肉眼看不到的各種細胞、細胞間質等構成。而構成人體器官的細胞的數量也多得驚人,僅腦細胞就多達100多億。這些細胞又是一些更小的子系統,它們是由更細微的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構成,其中細胞膜還承擔著控制細胞間物質與信息的交流。
總之,隨著人們對人體這樣一個開放的、巨大的、具有自適應自組織功能的、復雜的信息系統的認識越來越深入,這些細微物質構成的微系統之間是如何通訊、如何傳遞信息,最后又是如何共同來完成人體這樣一個有生命的系統的正常活動的過程反而變得越來越復雜。以至于使得人們從微系統間互相關聯的角度出發,認識人體這一復雜系統的運動時感到無從下手。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