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5原則
龐國明 河南省開封市第一中醫院
“治未病”既是祖國醫學傳統而先進的醫學預防思想,又是現代而全新的預防醫學課題。中醫一貫主張預防為主,防重于治,故有“上工治未病”之說。自《黃帝內經》以來的2000多年中,眾多醫家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形成了系統的理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治未病是中醫防治疾病的理論核心,其內涵的實質是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疾病的發生與發展,避免和減輕疾病對人類的危害,進而促進人類的健康和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促使整個醫學體系和醫療工作由治病醫學向健康醫學轉變,使人類社會向“無醫世界”邁進。“治未病”主要有兩方面的貢獻:第一,未病的涵義,一指健康狀態的個體陰平陽秘、氣血調和且又不受病邪侵害,即“無病”;二指處于發病或傳變的前期狀態,疾病早期癥狀較隱匿且輕的階段,即“欲病”。第二,總結了治未病的具體措施,一是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因內在臟腑、陰陽、氣血、津液功能失調(內因)及外界致病因素的傷害(外因),而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與發展;二是積極進行治療,去除致病因子。簡言之,其基本理論內涵就是:“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變、愈后防復、擇時防發”。
筆者總結多年的臨床實踐,認為治未病有五原則。
1.定期體檢,見微知著
結合國家勞動保險制度,建立突出中醫特色的體質辨識中心或體檢站,組織廣大人民群眾定期體檢,“辨病”與“辨體”相結合。開發“體檢-預防-保健-診斷-治療-體檢-康復”為一體的環式治未病保健診療鏈,建立完善的體檢資料數據庫,動態觀察和規范管理,定期開展隨訪和健康教育。定期體檢內容不但包括身體疾病、心理疾病、中醫體質類型和亞健康狀態,及時發現“疾病微征”或“隱態”,且利于早期逆轉,恢復健康。通過體檢,及早發現并防止疾病傳變。
2.重視先兆 截斷逆轉
先兆癥狀是疾病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的關鍵,如對中風的潛證“無者求之”的早期治療,如出現肢體麻木、沉滯者為脈絡阻滯,予活血通絡之丹參、紅花、川芎、赤芍、雞血藤,若見眩暈則予平肝熄風之鉤藤、天麻、石決明、菊花等,從而預防中風的發生,治中風于未發之時。對一些反復發作,發病有規律的疑難痼疾,如現代醫學中的免疫性、過敏性及內分泌、神經系統或者一些病因尚未明了的疾病,運用中醫治未病方法,注意緩解期的扶正固本,結合情緒調攝、體育鍛煉,療效確切。研究表明,將糖耐量減低患者隨機分為中藥干預組和對照組,中藥干預組具有延緩患者糖耐量降低發展到糖尿病,從而進一步延緩糖尿病并發癥及糖尿病相關終點事件的發生,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及延長其生命。
3.安其未病 防其所傳
未病,指尚未患病的骯臟或部位,與“已病”和“成病”相對而言。如,糖尿病,其特征是持續高血糖,其病理基礎是胰島細胞功能損傷,若血糖控制不良,久之則引起心、腦、腎、眼等臟器的損傷和病變。因此,對糖尿病,則在十分重視早期治療的達標和胰島功能的修復的同時,選用中藥重點養陰,活血通絡中藥目前,脂肪肝的檢出率日益增多,部分脂肪肝患者可發展為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可以認為脂肪肝不斷發展是肝纖維化的前期病變,如能在早期及時治療,可以阻止其進一步發展,甚至使共逆轉,因此其治療日益受到重視。
4.掌握規律 先時而治
對于有明顯季節性的疾病,常可先時而治,預防為主,往往能事半功倍,如哮喘病,往往秋冬常發,在夏季就積極預防,即所謂中醫學的“冬病夏治”,療效確切。對流感,過敏性鼻炎等春季多發病,則通過建議患者增強體質,適當鍛煉,積極預防,采取了“春病冬防”的原則。
5.三因制宜,各司法度
三因制宜,就是因人﹑因地﹑因時制宜。人有老幼、男女、胖瘦以及九種體質分別,地有東、西、南、北、中之分,時有一年四季之分,這些不同特點,決定了治未病時的“同中存異”、“異中存同”的必然性。因此,治未病工作的開展,也必須遵循這一原則。
綜上所述,中醫治未病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科學內涵,是中醫預防醫學的核心和精髓。挖掘、整理、提高、弘揚治未病的學術思想,在臨床實踐中充實、凝練、創新是中醫藥界的責任,也是社會進步的需要。最先進的醫學是“無醫世界”。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即是“無醫世界”的最好詮釋和超前的先進理論。中醫治未病有著廣闊的前景。在古今醫學扎實實踐的基礎上,創新治未病理論,開拓中醫治未病的領域是后醫學時代的基本原則和方向。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