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恩:國家醫改與中醫藥的發展
中醫視點:劉國恩:國家醫改與中醫藥的發展
劉國恩簡介: 劉國恩,經濟學博士,國務院國家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健康與發展經濟學、國家醫療體制改革以及醫藥經濟學。曾執教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美國北卡大學等。曾當選國際醫藥經濟學會亞太聯合會主席。榮獲“健康中國2013年度十大人物”稱號。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為什么一定或者注定要做醫療衛生服務市場呢?醫療衛生服務市場為什么有這么龐大的資源?因為不管什么事,都會受到資源的約束,與資源配置密切相關。
醫療資源配置的經濟學解釋
我們可以用經濟學原理之一的邊際效用(收益)遞減規律來解釋。無論何物,擁有增多,增量資源配置隨之減少。但有一個例外,這就是我們的健康。隨著人類對健康的期望在提高,其資源可能會遞增,而不是遞減。
從主觀效用講,人們的健康邊際效用并非隨高齡而遞減;從客觀效果方面講,隨著人們的壽命越接近自然極限,繼續提高所需的邊際資源也越增加。
經濟學家舉了個例子,我們今天為從73歲提高到74歲所要付出的努力,不會比之前比如60歲時所要付出的努力少,甚至我們更希望通過努力再去提高,從這個角度講,人類對健康的使用,不是遞減的規律。隨著我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到了100歲,你往101歲增進時,你所需要的服務,包括醫療服務,比從73歲提高到74歲要高,從主觀效果到客觀效果都能看出,為人類健康和維護健康,增量資源配置是增加,而不是越來越少。
美國有一位學者認為,醫療市場規模最關鍵的可能不是醫療保險制度的完善需求。他說最核心的因素是新醫學技術不斷地問世,因為醫學技術的影子是醫療層。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