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在當代的地位和作用第 2 頁
當代醫學面臨的挑戰
當代社會,醫學面臨著兩方面的嚴峻挑戰。第一方面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人類疾病譜發生的重大變化。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轉型,當前人類所面臨的全球性健康威脅已轉變為非傳染性的慢性病( N C D ),如心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代謝障礙性疾病、腫瘤等,這些疾病都是病原體不明確、多因素導致的復雜疾病。以線性思維和還原分析為特點的西方醫學因此遇到嚴峻挑戰,在闡明復雜生命系統的整體行為特征和系統活動規律方面遇到嚴重困難。在尋找治療多因素導致的嚴重復雜慢病(如腫瘤、神經退行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等)和病毒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肝炎等)的有效藥物方面,至今進展遲緩,迫切需要發展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方面的挑戰是醫學模式面臨的困境。一是以征服心腦血管、癌癥等非傳染性慢病為目標的第二次衛生革命受阻,促使人們對現代醫學模式——生物(治療)醫學模式進行深刻反思。美國對1歲以上人群死亡率居前10位疾病的致病因素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對于非傳染性慢病的發生而言,生活方式和行為的作用遠大于生物學因素。顯然,這類疾病的有效控制,要求醫學模式必須有根本變革,要從生物醫學模式轉向生理-心理-社會-環境四者相結合的新醫學模式。二是醫療費用惡性膨脹引發的全球醫療危機,迫使人們對醫學的目的( G O M )、醫學的核心價值進行深刻反思。1992年,W H O組織了G O M國際研究小組,四年后該小組總報告明確指出:目前醫學的發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醫學,許多國家已經走到了可供性的邊緣。
以人均衛生投入最高的美國為例:1950~1976年人均醫療費用上漲了302.6%(以不變價美元計),而平均壽命無明顯提高。1980~2005年,其醫療費用從G D P1.2%升至17%。按這一趨勢,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應對措施,到2028年美國醫保體系將無錢可用。“導致這場迫在眉睫危機的根源是醫學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出了問題”。“錯誤的醫學目的,必然導致醫學知識和技術的誤用”。要解決這場全球性的醫療危機,必須對醫學的目的作根本性的調整,把醫學發展的戰略優先從“以治愈疾病為目的的高技術追求”轉向“預防疾病和損傷,維持和促進健康”。只有以“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為首要目的的醫學,“才是供得起,因而可持續的醫學”,“才有可能是‘公平的’和‘公正的’醫學”。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