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醫學史 沉思中醫學第 5 頁
中國本土醫學追溯
在古代中國,我們的先人創造了裴李崗文化、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并接受了它的洗禮,加速了前進的步伐。他們穿越了上古祖先有巢氏、遂人氏、伏羲氏、神農氏、黃帝與堯、舜、禹時代的漫長時空,使得體外進化與精神進化得到空前的進步。先民在掌握稼穡技能的過程中,已經逐步掌握了以草藥為代表的常用藥物知識與基本的醫療自救技能,通過結繩文和口耳相傳,代代記憶。
公元前16~前10世紀在中國的商代和西周早期,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已經有了關于疾病記載,據李宗焜先生考證辨疑各家之說,認定達23類之多,另有關于針剌、灸療與按摩的治療(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二本)。從甲骨文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可以領悟,在此前更早的上古,天人合一觀念的雛形與醫療思想的萌芽。
中醫學以其特有的文化意蘊以及其歷經數千年而能完整的、系統的、不間斷地傳承到21世紀的今天,這在世界古醫學中是獨一無二的。作為具有本土性的知識體系,它突出地顯現出傳承性、系統性、務實性、穩定性與相對開放性等重要特征。
中醫學要按自身規律發展
《劍橋醫學史》的作者羅伊·波特說:“西方醫學的根源似乎十分相似于中國、日本或印度醫學。早期的西方醫學,如我們所提到希臘醫學,尤其是希波克拉底和蓋倫,都是一種整體醫學;它強調心與身、人體與自然的相互關系;它非常重視保持健康,認為健康主要取決于生活方式、心理和情緒狀態、環境、飲食、鍛煉、心態平和以及意志力等因素的影響。在這個傳統中,要求醫生應當特別重視研究每個病人個體健康的特殊性和獨特性。它關注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強調的是病人和醫生之間的主動合作。”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