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醫學史 沉思中醫學第 4 頁
當中國東漢末年的張仲景正在撰寫《傷寒雜病論》時,古羅馬的蓋倫正在通過解剖動物,來推測人體的結構并努力尋找與結構相應的功能。蓋倫撰著的《論單味藥的性質和功能》收錄了347種藥物。他自己配制丸劑、散劑、硬膏劑、浸劑、煎劑、酊劑、洗劑等各種劑型的制劑。蓋倫去世之后,從公元2世紀開始,蓋倫醫學思想影響了整個歐洲中世紀1000多年。直到18世紀末,蓋倫的著述仍是醫生參考書。
自公元1300年到公元1650年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徹底地改變了歐洲文化,并以影響深遠的和永恒的方式產生了現代世界”。關于宇宙、天體與地球運動的研究,開創了全新的思維,改變了對人體結構認識的舊觀念。近代以來,西方醫學是指文藝復興以后逐漸興起的醫學,它是伴隨著近代歐洲工業革命,依托著近代科學技術發展,從16世紀開始到19世紀,逐漸發展形成的與古希臘、古羅馬醫學完全不同的近代歐洲醫學。公元1543年,比利時醫學家維薩里通過直接解剖,撰著《人體之結構》,令人信服地指出了蓋倫人體解剖學中的錯誤,徹底動搖了1300多年來蓋倫在醫學界的地位。哈維的解剖學成就成為西方近代醫學潮流的轉折點,從而“推毀了陳舊而頑固的蓋倫概念”。
自16世紀以后,西方醫學走向重大變革。由蓋倫以前的醫生或研究者與蓋倫所建立起來的,以古希臘整體醫學為代表的古代西方醫學的大廈,被后來者,一塊磚一塊磚,一根梁一根梁地拆除,最后,徹底地推倒了古代西方醫學的大廈。于是在古希臘醫學大廈的廢墟上,又重新打基礎,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在那個廢墟之上重新建造起全新的近代醫學大廈。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