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醫學史 沉思中醫學第 3 頁
自然科學史研究認為,大約公元前4000 年,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人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系統性的醫學思想;隨著歷史的變遷,在這個地方相繼產生了巴比倫-亞述醫學,逐漸地建立了天人一體的觀念。出土的楔文陶片中記載了常用草藥,包括各種植物的果實、葉、花、皮、根等,如藕、橄欖、月桂、桃金娘、雞尾蘭、大蒜等。制劑也有多種,如丸、散、灌腸劑等,另外,按摩也是常用的治療方法。
在古印度最早的醫學文獻《阿闥婆吠陀》中,記載有77種疾病以及草藥知識。《阿育吠陀》是以公元前2000年的古代藥草實踐為基礎并與源于公元前400年的佛教思想、理論與概念形成的,記載了關于疾病的檢查、診斷、治療及預后的詳情,記載的藥物有1000余種。《遮羅迦集》也記載了1000多種草藥和少數礦物及動物藥品。公元10世紀之后,外族人入侵,數世紀的印度文化被破壞,醫學書藉被毀,印度古典文明開始衰落。
古希臘人吸收了美索不達米亞與古埃及等當時地中海沿岸各民族哲學與醫學知識與自身固有醫學融合,從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古希臘醫學。希波克拉底(約公元前460~360年)是希臘醫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古代醫學》中可以看到他的關于人體與疾病的整體觀念。古希臘醫學在公元前4世紀以后,逐漸走向衰落。
羅馬帝國在中國古文獻中,稱其為“大秦”,又稱“犁鞬”。公元97年,東漢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使者至漢朝。公元1世紀,當中國出現《神農本草經》時,古希臘-古羅馬產生了《藥物論》,這是西方現存最早的草藥志。《藥物論》詳細記錄了約五百種藥用植物,詳細記述其毒性與使用藥方。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