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醫人 立中醫心 踐中醫行第 5 頁
立中醫心
中醫藥文化建設的價值追求
北宋大儒張橫渠有名言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最能表達士人襟懷與抱負的四句話,亦可恰當地表達中醫人應有的襟懷與抱負,即為天地生化萬物的生生之德而“立心”,為天下蒼生健康而“立命”,為中醫經典與歷代名家“繼絕學”,為世世代代普救含靈之苦“開太平”。
文化是政治,文化是形象,文化是環境,文化是生活,文化是經濟。對文化的態度就是對科學發展觀的態度,也是對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態度。中醫藥文化建設是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前哨、世界傳統醫藥振興的前鋒、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前衛。立中醫心,就是要確立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明確中醫人的文化立場、文化取向、文化選擇,體現中醫人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
擔當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前哨,體現中醫藥文化建設的自覺。中醫藥文化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意識形態,具有五大屬性:一是民族屬性。中醫藥文化屬于中華民族文化,中醫藥的養生保健和診斷治療的文字、語言、行為、方法、藥物等都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的屬性;二是原創屬性。中醫藥學的原創人類生命與疾病的認識論、原創保障人類生命與健康的方法學、原創醫學倫理學等,是中醫藥繼承創新的根基,具有原創的屬性;三是專業屬性:中醫藥文化屬于行業文化,蘊含于行醫施藥全過程,具有醫藥專業屬性;四是人文屬性:中醫藥文化具有人文科學的特性,含有深刻的環保意識與人文關懷,具有人文的屬性;五是傳承屬性。中醫藥文化可經過師承延續,講求七重(重經典、重臨床、重師承、重流派、重勤求、重博采、重悟性),具有傳承的屬性。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