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醫藥國際標準化三原則第 6 頁
中醫藥國際標準化建設必須堅持社會公益性
中醫藥服務作為公共衛生服務產品的組成部分,因其國際標準化建設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有效和高質量的服務,降低國家、社會和個人的經濟負擔,體現社會公益性,而一直是我們始終不懈追求的目標。
在推動中醫藥國際標準化建設中,首先著眼于國際社會中醫藥發展的需求。例如:中醫藥醫療、教育、學術交流都需要對基本名詞術語統一規范,這是建立其他標準的基礎;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語言,需要有不同的翻譯標準;針灸的發展需要穴位的名稱、取穴方法、手法的標準;另如醫療機構、教育機構、從業人員標準等。
這些標準的制定,也都是為了滿足各個國家管理的需要和行業自律,便于為中醫藥的發展建立最佳秩序,保證中醫藥服務產品的質量。在推動中醫藥國際化過程中,中國沒有追求經濟效益,況且標準本身也不會直接產生經濟效益。
其次,中國作為中醫藥的原創國,應當為國際社會做貢獻。盡管中國中藥產品出口還較少,在國際天然藥物市場上的份額很低,2009年中藥產品向全球出口只有14億多美元,2010年約19億美元。但中國作為中醫藥學的發源地,中藥生產和中醫服務大國,隨著中國從小康社會到中等發達國家的不斷過渡,中國參與國際事務的意識和責任在不斷增強,中國也有能力不斷加大投入參與國際事務的分量和比重。
所以,我國應加強向國際社會提供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國際公共服務產品,為了實現“標準造福人與社會”的美好愿景,研究和制定中醫藥國際標準,以利于向國際社會提供集“預防、保健、治療、康復”一體化特色的,“簡便驗廉”的公共衛生服務。
中國有責任、有義務推動制定以傳統中醫藥為代表的公共服務產品的國際標準,這也是新時期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責任、義務和貢獻。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