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醫藥國際標準化三原則第 3 頁
“標準造福人與社會”的目標決定了標準的本質是社會公益性
對于企業標準化的經濟效益研究由來已久。國際標準實踐聯合會(IFAN)建立的第一個工作組就是標準化經濟效果工作組;經過幾年研究發布了指導性文件《公司標準化經濟效果的計算方法》和《標準化效益》的小冊子。但是目前對于標準化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向集中在標準化促進經濟、推動國際貿易和促進技術創新等方面;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基于市場經濟效益為導向,以商業產品和服務產品的視角來研究標準的功能、作用和屬性,而沒有關注和重視標準對于公共服務產品尤其是對于公共衛生服務產品的功能、作用和屬性的研究。
標準化的目的是“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由于標準化是科學管理的基礎,現代化大生產的必要條件,是促進科學技術轉化成生產力的平臺,推動貿易發展的橋梁和紐帶,因此最佳秩序的建立,可以大大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而國際標準的推行,則可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產品質量,促進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消除貿易中的技術壁壘,推動貿易自由化。
隨著科技全球化、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標準已經沖破國界成為人類的共同行為準則,只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有標準存在并發揮作用。因為人類社會都需要有序化,需要紀律約束,而標準化就是實現有序化和進行紀律約束的最佳途徑。
2007年世界標準日,ISO、IEC(國際電工委員會)和ITU(國際電信聯盟)聯合發出了賀詞,主題是“標準造福人與社會”。賀詞指出ISO、IEC和ITU制定國際標準是為了保證市場開發,實現環境保護、人身安全、公共安全、健康和自由獲取信息及知識。國際標準化越來越有助于打破貧窮和富裕國家間的壁壘,有助于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要實現“標準造福人與社會”的目標,就必須制定有關標準,并在公共服務產品中推廣和使用有關標準,以便提高人類生存質量。
當前國際標準化活動,從促進經濟發展、推動國際貿易和促進技術創新等經濟層面,轉到重視以人為本,提高人類生存質量,保護全球資源和環境,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來推動國際標準化建設。由此可見,標準在人類社會經濟生活中,正在不斷體現其促進人類健康、保障社會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等公益性作用。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