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醫藥國際標準化三原則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 李振吉 黃建銀 徐春波 朱曉磊 黃志高 李鶴白 顧曉靜
當前中醫藥標準數量相對較少、體系不夠健全,制定方法不夠規范、質量不高,內容不夠統一、協調性和可操作性不強。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中醫藥標準化作為公共衛生服務產品進一步發揮“標準造福人與社會”的公益性作用。
由于世界貿易組織為國際標準實施提供了重要平臺,使標準的競爭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因此,中醫藥國際標準化建設納入相關國家標準化發展戰略,對中醫藥的發展無疑是有利的。
目前學術界的共識是不管稱謂如何,日、韓“傳統醫學”源自中國古代中醫學,不僅在學術理論方面,而且在治療實踐方面,與中國古代中醫學全都一脈相承,但各自又有很大發展。
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249)的建立,為中醫藥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認可的國際標準化體系鋪平了道路。它標志著建立中醫藥國際標準已成為國際社會的需求,會使扎根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具有完整而獨特理論體系、臨床療效確切、藥物相對安全、服務方式靈活、費用比較低廉的中醫藥學進一步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造福人類社會的從善之舉。
這不僅有利于中醫藥在各國健康有序地發展,惠及接受中醫藥服務的廣大民眾,而且對于源于中醫藥學并結合本民族特點加以發展的一些國家,也是利好消息。
遺憾的是,在ISO/TC249成立過程中,東亞的一些國家一直持消極態度。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國家經濟利益、文化背景、溝通不夠、制度差異、認知不同等。筆者在此從標準的公益、競爭、求同三個特征加以分析,以期在學術界取得共識、消除誤解、團結合作,共同推動中醫藥國際標準化建設。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