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對應教學如何避免非中非西第 3 頁
對應模式存在問題多
現今,這種教學模式正在成為很多學者批判的焦點。因為在其運用中無法很好地把握很多問題。
加重學生學習負擔。中醫院校學生的核心專業體系應建立在中醫的土壤里。在職業培養中,中醫思想和技能是其未來發展的立身之本,而培養中醫思想和技能也是中醫院校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
但是目前,中醫的氛圍已經被打破。中醫院校的學生是中醫要學、西醫也要學,而無論西醫還是中醫都是一個復雜的學科體系,單純學習其中一門學科就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而中醫學院學生則要在4~5年的學制內,學會中醫、西醫兩套本領,即使簡單的堆砌,也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以現實為例,目前中醫院校學生(尤其是臨床專業的學生)普遍存在著課程過重的問題,因為兩種醫學模式都要掌握,致使中醫大學生更多地投入到了專業理論的學習中,而影響了其深入思考和外延性的發展。時間長久,勢必影響到中醫教學的質量,造就了中醫本科生中醫學不好、西醫也學不好,出現所謂 “兩個中專生的結合”的尷尬局面。
影響對單一教學思想和課程體系的掌握。上邊講到,中醫本身具有自身獨特的學術體系。而在中醫學的教學過程中,如果進行中西醫的雜糅化教學,就會造成彼此之間的干擾,影響大學生中醫學思想的形成。
從近些年來教學效果來看,中醫院校學生學習西醫知識熱情提高了,學歷層次也提高了,對現代醫學精通了,然而對于中醫學的熱情卻下降了;甚至常常出現西醫排擠中醫的情況,導致很多在校學生在畢業之后傾向選擇西醫學作為其將來職業的發展目標。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