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適合中醫藥人才成長的培養模式第 3 頁
21世紀初,伴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本科教學改革與質量工程的實施,我校又開展了新一輪系統化的中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這次改革以我校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院校教育—師承—家傳”相結合的新型中醫藥人才培養實驗區建設為基礎,將改革背景和視野從校內擴展至整個中醫藥行業,以培養主動適應社會需要的高層次臨床應用型中醫藥人才為目標指向。與此前的改革相比,此次改革更加全面,更加系統,更加深入,步子邁得更大,其中,中醫專業教改實驗班成為最為凸顯的改革亮點。
自2007年開始,我校在對中醫名家子弟實行自主招生的基礎上,首次開設“院校-師承-家傳”相結合的中醫專業教改試驗班,探索中醫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幾年來,中醫專業教改實驗班按計劃、分階段地推進各項改革,截止到2010年,一期改革已基本完成,二期改革正在順利實施,三期改革也已經啟動。
中醫專業教改試驗班一期改革旨在充分結合現代高等院校教育的優勢與傳統師承教育的精髓,盡力整合中醫人才培養的社會教育資源、家庭教育資源和學校教育資源,培養具有深厚中醫傳統文化、扎實中醫基礎理論和較強中醫臨床實踐能力的中醫創新型人才。
一期改革打破傳統中醫院校教育封閉的教育體系,構建了融社會、家庭和學校為一體的開放式教育體系。以招生制度改革為起點,通過北京中醫藥大學自主招生與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相結合,選拔具有一定中醫背景的高中畢業生進入教改實驗班學習。培養方案以中醫五年制培養方案為基礎,配備中國傳統文化學習指導教師、中醫經典學習指導教師和臨床指導教師,夯實中醫藥文化基礎,充分利用中醫名家家庭教育資源,結合社會的中醫資源,早期配備導師,使其從二年級開始至畢業期間多年不斷線地接觸臨床,并充分利用寒暑假期,跟師門診,真正做到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
中醫專業教改實驗班二期改革是在一期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內涵改革,旨在使得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知識結構培養有新的突破,實現傳統文化素質培養與專業素質培養的有機結合,職業教育與個性發展的完美統一。課程改革是教學改革的主要途徑,而必修課改革又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是中醫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