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校園 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
□ 王大鵬 盧業苗 武剛 安徽中醫學院
校園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本質屬性,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的首要工作。圍繞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構建和諧校園,是學校黨委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高校的歷史使命和全體師生員工的共同愿望。因此,我校黨委把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當作構建和諧校園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通過教學、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工作,全力以赴地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以理想信念為核心,以優良學風為抓手,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等方面的教育構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從而為和諧校園建設奠定思想基礎。
1.以理想信念為核心,培養大學生的政治意識。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大學生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當代大學生要樹立的理想和信念是: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不懈地用馬列主義武裝頭腦,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近年來,學校以“慶祝建黨80周年、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香港回歸10周年”等大型紀念活動為載體,不斷深化理想信念教育。
2.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培養誠實守信的品格。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也是大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基礎。誠信是大學生立身的根本。作為中醫藥院校,培養的醫學生肩負著救死扶傷的特殊使命。在為患者服務的過程中,醫德是更重要的素質,直接關系人的生命和健康,與社會和諧息息相關。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以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責任感為主,以學會關愛病人、尊重病人、感謝病人的人文教育為主,使每位醫學生政治素質與專業素質并重,“道”與“術”相統一。
3.以班風帶學風,養成優良學風。學風建設事關學生的成才,醫學生的專業素質維系人的生命和健康。專業學習是大學生在校的主要任務,要培養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必須引導學生在專業學習上下大功夫。
班級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基本單元。多年來,我校堅持“以班風帶學風,以學風促班風,突出抓好考風考紀”,把“五率”(到課率、晚自習率、考試及格率、英語計算機通過率、考研率)作為衡量班風學風的重要考核指標,并與二級學院學生工作、班級工作和輔導員工作考核評優掛鉤,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2006年,開展首屆“感動安中”十佳青年學生評選活動,用身邊的先進典型,教育感動學生,反響強烈。
以校園文化為載體,以社會實踐為側翼,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是“全面育人”的重要載體,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成長成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構建和諧校園必須大力發展和諧的校園文化、拓展學生的社會實踐,為其成長成才提供良好的文化環境和實踐平臺。
1.弘揚中醫藥特色,建設高雅的人文景觀。我校將“弘揚新安醫學”作為辦學特色,建立新安醫學文化館、新安醫學網站,成立新安醫學文化研究中心、新安醫學創新團隊和學生新安醫學學社,用新安醫學“儒醫”、“仁術”作為校園人文景觀的核心。根據“東醫西藥”的空間辦學格局,在東校區以中醫名家名言、西校區以藥學名家名言為主設計文化標牌;以古代中醫名家命名教學樓館,校園綠化充分考慮栽種藥用植物標本,校園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寓有教育功能,對學生潛移默化。
2.積極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培養大學生的科技創新素質。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我校初步建立起了以全國“挑戰杯”競賽為主線,以學生科技社團為依托,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大學生科技活動運行機制,積極組織學生學術科技和創新創業、科技作品競賽等活動。在2007年安徽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我校選送的6件作品全部獲獎,學校獲優秀組織獎。
3.大力創建校園文化品牌活動,豐富學生文化生活。建設以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弘揚時代主旋律為基礎的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藝術節已連續舉辦十屆,打造了以“校園歌手總決賽”、“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學生團體巡禮月”、“校園生活劇大賽”、“臨床技能大賽”、“主題征文、演講”、“足球冠軍聯賽”等為代表的十項具有時代特征、照顧學生特點、體現校園特色的重點活動;在參加全省有關比賽中,屢獲佳績。
校園文化還緊緊圍繞大型紀念活動,主題鮮明,教育效果明顯。
4.廣泛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鍛煉學生實踐能力。暑期三下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和青年志愿服務活動,是我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品牌。“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已采取項目化運作,突出專業特點、科研意識和長效機制。學校社會實踐基地、志愿者服務基地作為對大學生開展就業見習的場所,拓展大學生實踐教育的空間,發揮了很好的育人功能。
我校“三下鄉”活動多次受到中宣部、團中央的嘉獎;青年志愿服務也多次受到團省委的表彰。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