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醫案書寫八法第 3 頁
六、切脈辨治法
案例:脈來濡數,濡為濕,數為熱,濕與熱合,蘊蒸氣分,于是氣機不大,三焦不宣,身熱不暢,小溲不利,頭額獨熱,心胸痞悶,舌苔白膩,底絳尖紅,種種皆濕遏熱伏之征,顯系邪蘊于中,不能外達,擬以梔豉上下宣泄之。翼其三焦宣暢,未識得奏微功否。
按:本法在右醫案中亦常見,前人對脈理之重視及體驗,非我輩所能及也。
七、癥狀分類法
案例:胸悶噯氣頻頻,咽如梅核阻塞,但進食如常;此肝郁氣痰上逆,和降失司所致;兩脅撐痛,發怒尤甚,此肝郁不暢、橫逆竄絡所致;尤以近日來腹痛欲瀉、腸鳴不休,乃肝木犯脾,肝脾不和使然;舌苔薄膩、脈細弦。綜上癥情,肝為剛臟,喜達惡郁,疏泄失常。郁于上則喉似物梗,郁于中則腹痛欲泄,郁于本臟則二脅脹痛也。
按:本方法適于病因相同而癥狀繁多者。條分類析,系執簡馭繁之法。
八、中西結合辨治法
案例:以往曾患肺結核,經治療已穩定。近數日來,經常胃痛善饑,曾在市中醫院經胃鏡檢查提示為:胃小彎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癥見:胃脘疼痛,食后二小時為甚,得食則痛緩,消谷善饑,年來增劇;形體為之贏瘦,苔薄,舌質紅,脈細弦。此脾虛氣滯,陰虛胃熱之“饑疝”也,治擬調脾補中、養陰清胃。
按:本方法常見于現代醫案中。亦足現門診臨床中常用的書寫格式。
以上八法,定不能涵蓋醫案書寫之全部,祖國醫學之診籍,可謂汗牛充棟,精彩紛呈。翼望同仁們在閱讀中加深理解,學以致用,亦不難觸類旁通也。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