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魚際、復溜治汗醫案
中醫經驗:針刺魚際、復溜治汗醫案
魚際、復溜穴是治汗要穴,古代文獻早有記載!夺樉拇蟪伞份d“魚際治傷寒汗不出”及“復溜治盜汗,汗流不止”,《攔江賦》說:“傷寒無汗,補合谷、瀉復溜”,《針灸集錦》也說魚際“調理肺氣,治外感風寒引起的身熱、頭痛”。
復溜穴出自《靈樞·本輸》篇,位于太溪穴上2寸。究其字義,復是重返與輪回之意;溜,本通流,水流貌。復溜即以腎經循行至太溪繞踝回轉之后,復直流向上而得名。腎多虛證,“虛則補其母”,而復溜為腎經之母穴,故取本穴多行補法,具有滋陰補腎之功效。該穴古代醫籍中也有“清熱利濕,治盜汗,配合谷治自汗”的記載。
具體操作方法是:
魚際:仰掌取穴,在拇指掌指關節后內側,太淵前一寸赤白肉際凹陷中,乃是肺經之滎穴。
復溜:垂足取穴,在太溪上二寸,跟腱前緣,系腎經之經穴。
此二穴采用不同手法(補或瀉),可治發熱汗不出或汗出不止,瀉之則發汗,補之則止汗。還可治療陽氣虛之衛外不固,腠理疏松,汗孔開泄,汗液自出的陽虛自汗,以及陰虛生內熱,熱逼津液外泄之睡眠時汗出,醒后汗即止的“盜汗”等。
病案1
趙某,女,7歲;己⒁蚣毙员馓殷w炎,高熱39.8℃,來急診。因患孩體弱,前曾因注射退熱劑而汗出淋漓,其母要求采用其他療法,經征得家長同意及病孩合作,即行針刺合谷、魚際、復留穴。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