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驗:成肇仁治肝脾不和經驗第 2 頁
五診:上癥續減,但因感冒停藥,舌淡紅苔白,脈弦細。守上方去黃柏、竹茹、虎杖,加廣木香6克,草豆蔻10克,郁金10克,甘松10克,7劑。因此病人病情較久,病情復雜,后繼續根據病情加減辨證施治,均有好轉。
按 木土失和是消化系統最常見的病機,其中肝膽脾胃的升降失運是關鍵。脾胃同居中焦,是一身氣機升降之樞紐,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共司飲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輸布,脾主升清,胃主受納,清升濁降則氣機調暢。肝主疏泄,調暢脾胃氣機,肝氣條達則脾升胃降,氣機順暢,病理狀態下,肝失疏泄,脾胃失和,中焦氣機升降失常,就會出現腹脹、痞滿、噯氣、脘痛等表現。“治胃病不理氣非其治也”,故疏肝理氣是遣方的重要法則,肝失疏泄,疏泄不及,土失木疏,氣壅而滯;肝之疏泄太過,橫逆而犯脾胃,脾胃不和,均可引起脾胃系病證,故調肝可以安胃。本病例即是,用了一系列調理氣機的藥物如厚樸、蘇葉、蘇梗、陳皮、枳殼、香附、佛手、香櫞、大腹皮等。其次,用清解郁熱的變通之法,胃病日久,脾胃虛弱,氣滯血瘀,日久均可郁而化熱,臨證時病人的舌象反應最明顯,要靈活運用。本例中患者舌暗紅,顯然有郁熱之象,故用連翹清此郁熱。第三,健脾養胃,補虛以固本,尤其是慢性胃病,中醫講治病求本,故健脾養胃時時刻刻都要牢記。在本例中成肇仁用六君子湯補益脾氣,焦三仙消食和胃,以補脾胃虛之本。諸藥合用,標本兼治,收效甚好。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