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氣治療頑固性尿頻、尿失禁、遺尿案
高莉 孟憲紅 高敬力 河北省雞澤縣中西醫結合醫院
編者按:高社光是全國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其遵東垣“治肝、心、肺、腎,有余不足,或補或瀉,惟益脾胃之藥為切”旨意,從脾胃論治疑難病證,獲得較好效果。本版今起將陸續介紹高社光從脾胃論治疑難病醫案4則。
高某某,女,19歲,農民。2010年9月6日初診,患者及其母述,于2002年秋末冬初時,無明顯誘因,患尿頻,尿急,每15~50分鐘上廁所一次,夜間睡眠時多尿床。患者極為痛苦,被迫休學。曾輾轉邯鄲、石家莊、北京數家大醫院診治,未能確診。曾服諸多中西藥物,罔效。刻診:尿頻、尿急難忍,時有尿失禁,夜間多尿床,口渴不敢飲,困倦不敢睡。伴神疲乏力,納少,便溏日2次,形體瘦小,面色萎黃、憔悴,舌淡,苔少,脈細弱無力。遵吳鞠通先生“氣虛下陷,門戶不藏,加減補中益氣湯主之”。處方:黃芪20克,黨參12克,當歸10克,焦白術12克,炒山藥12克,升麻6克,炒棗仁15克,菖蒲10克,遠志6克,雞內金12克,金櫻子15克,桑螵蛸15克,生龍牡(先煎)各30克,炙甘草6克。7劑,每日1劑,早晚分服。另處方:五倍子(焙)30克,硫黃15克。共為細末,每次取5克,取大蔥白15克搗爛,與藥粉混勻,每晚敷臍部,外用塑料布、膠布固定,每日1次。并對患者進行精神鼓勵,囑其能食即食,想飲即飲,樹立病愈信心。
二診:服上藥,納稍增,大便已成形,尿頻明顯減輕,能堅持1~2個小時上一次廁所,已無尿失禁,偶有遺尿,仍有尿急感,精神較前好轉,舌淡苔薄白,脈細數較前有力。既效仍宗原法不變,上方去棗仁加覆盆子12克,烏藥6克。再進7劑,諸癥基本消失,納食正常,面轉紅潤,舌淡紅,苔薄白,脈細較前有力。上方去生龍骨、生牡蠣,加太子參12克,再進14劑,諸癥未復。囑用補中益氣丸以善其后。
按:本例患者形體瘦小,先天不足,后天失養,久病不愈,心、脾、腎三臟同時受損,治擬健脾益氣,養心,固腎,使脾胃恢復運化升降之權,腎司固攝之職,心行君主之令,方宗吳氏法,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方中用黨參、黃芪、白術、甘草、升麻,健運中氣,升陽舉陷;取山藥、金櫻子、桑螵蛸、益智仁、雞內金,健脾益腎固攝;當歸、棗仁、菖蒲、遠志、龍骨、牡蠣,寧心安神。外用五倍子、硫黃、大蔥溫陽固澀,諸藥配合,內外合治,使7年頑疾1月而除。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