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兼治過敏性鼻炎
周蕓 常州孟河醫派傳承學會
患者余某,男,12歲。2010年6月14日初診。反復鼻塞、噴嚏流清涕半年余。病史:患者自幼經常感冒,鼻流清涕,此次發病前夕適逢家中裝修,油漆味重,患者聞之即感鼻塞流涕,噴嚏不斷,過敏原檢測顯示:粉塵螨(++++),屋塵螨(+++),水果(+),雜草(+)。予西藥治療期間時輕時重,癥狀始終無法完全消除,持續長達半年之久。遂到筆者老師浙江省慈溪市觀城區李良材老中醫處就診。刻下癥見:鼻塞鼻癢,噴嚏頻頻,清涕如水,咽癢,咳嗽痰稀,大便如常。面色蒼白,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緩。中醫診為鼻鼽,證屬肺氣虛寒,衛表不固,治宜溫肺散寒,通利鼻竅。擬蒼耳子散加味。處方:辛夷10克,蒼耳子10克,薄荷10克,白芷10克,炙麻黃5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藿香10克,桔梗10克,鵝不食草10克,蟬衣10克,僵蠶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浙貝母10克。7劑,每日1劑,水煎服。
6月20日二診:鼻塞減輕,已無咳嗽咳痰,噴嚏仍作,遇風冷尤甚,流涕如水,舌苔脈象同前。原方去杏仁、浙貝母、薄荷,加細辛3克,地膚子10克,白鮮皮10克。7劑,日1劑,水煎服。
6月26日三診:鼻塞噴嚏明顯好轉,清涕減少,自汗,舌質淡,苔薄白,脈緩,上方去麻黃、細辛,加黃芪25克,白術10克,防風10克,連服21劑,癥狀完全消失。原方加黨參15克,再服14劑鞏固療效,隨訪至今未再發作。
按:《素問玄機原病式·卷一》謂:“鼽者,鼻出清涕也。”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復發作的鼻癢,打噴嚏,流清涕,鼻塞等為主要特征的鼻病,相當于西醫的過敏性鼻炎,不同于鼻淵。《醫宗金鑒》謂:“鼻淵濁涕流鼻中,久淋血水穢而腥。”與西醫的鼻竇炎相似。本例患者屬肺脾氣虛,衛表不固,風寒之邪乘虛而入,肺為華蓋,首先犯之,邪正相爭,則噴嚏頻頻;鼻竅失陽氣溫煦,寒邪凝滯,脈絡不通則鼻塞,肺失清肅,氣不攝津,津液外溢,則清涕自流不收。證屬本虛標實,發作期宜祛風散寒為主,方用蒼耳子散。方中辛夷、蒼耳子、白芷、薄荷、藿香、鵝不食草發散風寒,通利鼻竅;炙麻黃、細辛加強解表散寒功效,溫肺化飲;地膚子、白鮮皮、蟬衣、僵蠶祛風止癢;杏仁、桔梗、浙貝母止咳化痰;白花蛇舌草性寒味苦,功能清熱解毒,防治病毒,反佐辛溫諸藥。甘草調和諸藥。后期兼用玉屏風散益氣固表,標本兼治。
另外,治療過敏性皮膚病的祛風止癢藥因過敏病機相同,借鑒使用,如蟬衣、僵蠶、地膚子、白鮮皮等,治療本病能增強療效;鵝不食草單味草藥入方治療鼻鼽,效果明顯,但長期觀察,個別病例有嘔吐的副作用,用量以10克為妥;緩則治本,虛則補其母,本病必須重視補脾,寓培土生金之意,同時服藥時間宜長,方能鞏固療效。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