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治銀屑病體會藥以勝病
張英棟 山西省晉中市第三人民醫院
近代臨床大家張錫純明確提出:“用藥以勝病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用藥之道,貴因時、因地、因人活潑斟酌,以勝病為主,不必拘于成見也”。筆者臨證應用三種遞增方藥劑量之法,以“藥以勝病”思路治療銀屑病取得滿意療效。
案1
高某某,女,27歲。2010年9月13日初診。銀屑病病史18年,反復發作,近11年來皮損逐漸加重。3月前學習筆者的“廣汗法”鍛煉后,未經用藥,出汗變勻,瘙癢大減,枕部和頭頂皮損消失,其他部位均有不同程度變薄,信心大增?滔缕p以頭面部、前后發際及四肢內外側為重,瘙癢不甚。額部易汗出,動則有汗,而下肢無汗,全身畏寒明顯,少腹不涼,精神可。心煩口干明顯,喜冷飲,飲不解渴。雙手脈滑,左細右浮,舌下紅,有凝象,舌質偏紅。辨為熱郁肺胃,氣津受損。治以大劑白虎加人參湯。處方:生石膏250克,知母90克,生甘草30克,沙參45克,大米2大把,2劑,囑寬水,久煎120分鐘,待藥冷,頻飲不拘時。囑若有胃涼,立即停藥。
9月16日二診:舌淡,尖紅,舌下略暗,雙手脈細?诟陕詼p,出汗無變化。熱象已減,轉從郁治,治以麻杏石甘湯,處方:麻黃18克,生石膏64克,杏仁15克,生甘草9克,3劑,久煎120分鐘,分溫飯后再服。如無明顯不適,可逐日增加劑量為日1劑半、2劑,以至更多。
9月20日三診:訴2日半服下6劑藥,前3劑無異常,最后一日服3劑后出現當夜僅睡眠3小時(補訴素嗜睡),食欲差,大便略稀,余無不適?诟上诧嫓p少五成以上,出汗向均勻發展。藥已中病,“盛者奪之”已見成效,不可再行猛攻。后據證使用防己黃芪湯、化斑湯、麻黃湯、越婢湯、小柴胡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真武湯、葛根湯、溫經湯、黃芪桂枝五物湯、平胃散等方,劑量在常規范圍內,其意為“平之”。
至2010年12月28日停用已不斷減量的湯藥,僅服桂枝茯苓丸等丸藥,“微者調之”善后。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