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治銀屑病體會藥以勝病第 2 頁
案2
成某某,男,13歲。病史5年,現皮損以頭頂、四肢為主,呈斑塊狀。初發于春季,久經治療,效果不顯。2010年夏季停所有口服藥,以“廣汗法”鍛煉。2010年12月26日始,先后服用越婢湯、四物湯、溫經湯、防風通圣丸、升降散等方,除過年期間停藥30余日外一直堅持服用中藥,輔以中藥外洗。全身狀況改善,皮膚變潤,出汗變勻、變易,素有鼻塞基本已通,口干唇干大為減輕,但四肢斑塊狀皮損變化不顯。2011年3月6日診,以舌質淡,舌下暗略青,皮損為斑塊狀,小腿為重。處方以桂枝茯苓丸方為主:桂枝10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桃仁5克,麻黃3克,威靈仙6克,白茅根15克,生地10克。囑沸后煎5分鐘,取100毫升藥液,沸后繼續煎60分鐘,取300毫升,混勻,分溫飯后再服。囑服完一劑,若無睡眠差、上火、腹痛泄瀉等則每日遞增一劑。
3月12日:上方已經加至6劑,上肢皮損明顯變薄,皮損周圍出現環狀白色正常皮膚,小腿有新起較多點狀皮損。舌下變紅潤,苔薄白膩,舌尖略紅,舌質仍略暗,僅有偶爾入睡差。上方去生地,桃仁減為3克,麻黃減為2克,囑繼續遞增,可2~3日遞增一劑,若上火則減量。2011年3月14日因喉嚨疼痛,由日6劑減為5劑。
3月20日:已經加為日8劑,出汗明顯變勻,上肢皮損邊緣回縮明顯。舌質明顯變紅,舌下略暗,大便偏稀,日2次,睡眠無礙。桃仁減為2克一劑,繼續遞增,2日遞增一劑。
3月27日:已經加為1日10劑,舌下淡紅,無瘀,皮損明顯變薄、回縮。處方:麻黃9克,桂枝60克,赤芍30克,白芍30克,炒甘草15克,大棗12枚。生姜14片,每日1劑,每劑遞增28片。
4月10日:四肢皮損明顯減退,停服湯劑,改用生姜、紅糖或棗煎水,送服少量雞內金粉,“微者調之”善后。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