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盆方治療盆腔炎舉偶
葉玉妹 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
婦女盆腔炎由于病程長,病情頑固,缺乏特效療法,往往難以根治。我在臨床中應用慢盆方治療該疾病,療效顯著。
慢盆方由敗醬草30克,皂角刺30克,鬼見羽30克,菝葜30克,王不留行子30克組成,具有清熱利濕,化瘀軟堅等作用,主治下腹痛及腰痛,下腹墜脹,腰骶部酸痛,常有勞累、性交后、排便時及月經前后加重,可伴有低熱、月經增多和白帶增多等。方中敗醬草為君藥,其藥性微寒,味辛、苦,能清熱解毒排膿,活血消癰。皂角刺、菝葜為臣藥,藥性辛溫,歸肝、胃經,《本草綱目》記載,皂角刺能“治癰腫,妒乳,風癘惡瘡,胞衣不下,殺蟲”;菝葜藥性甘溫,其有祛風濕,利小便,消腫毒作用。鬼箭羽有破血通經、解毒消腫之效,組方中為佐藥。王不留行入肝、胃經,有鎮痛、消炎作用,又可以止血在組方中為使藥。五藥組方相得益彰,桴鼓即應,以達清熱利濕,化瘀軟堅之效。該方從痰瘀立論,按清熱活血、化痰祛瘀的慢盆方對慢性盆腔炎的治療,可緩解臨床癥狀,替代部分抗生素治療副作用明顯的病人,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典型病例
高某,女,41歲;颊哂新耘枨谎4年,原有子宮內膜增生過長史,經刮宮后月經延后,曾用黃體酮治療,療效不佳,現癥見腹脹疼痛,腰酸如折,經前乳脹,察其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診其脈象細。婦科檢查發現附件腫塊;B超提示:“子宮大小正常,左側腫塊55mm3×51mm3×38mm3,子宮直腸積液”。慮其盆腔炎常源于邪犯沖任,沖任損傷,致使濕熱和熱毒客于沖任和胞宮,故有腹痛、痛經之癥狀。故應根據“沖任以通暢為貴”的理論,法當清利濕熱、清熱解毒為先導,有效控制炎癥,減少局部充血、水腫與滲出,遂使氣機通暢,沖任疏泄。法當清熱利濕,化瘀軟堅。處方:敗醬草30克,皂角刺30克,鬼見羽30克,菝葜30克,王不留行子30克,紅藤30克,延胡索10克,當歸10克,川芎6克,制香附10克,7劑,水煎服,每日1劑。用藥期間禁服生冷、辛辣之品。
復診:訴藥后小腹脹痛好轉,白帶不多,腰酸如折,察其舌質紅、舌苔薄白,診其脈象細。析該病又呈慢性過程,病延日久,濕熱內阻,久而阻絡,血瘀痰阻,肝腎不足,脾腎氣虛等,故后階段應清熱利濕,化瘀軟堅,佐以清養調補。
處方:敗醬草30克,皂角刺30克,鬼見羽30克,菝葜30克,留行子30克,紅藤30克,當歸10克,大川芎6克,大生地10克,赤白芍各10克,枸杞子10克,黃精10克,杜仲10克,7劑,服法同前。上方加入枸杞子、黃精、杜仲等以補腎調沖任,使療效得以鞏固。病人堅持每周復診一次,經過五個月調治,經水調,腹痛也緩。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