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病治驗
□ 王春明 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武清中醫院
產后病表現種種,中醫治療有非常好的療效,筆者從近期治療病例中,擇三例產后病案,介紹如下:
病案一:產后咳嗽
患者劉某,女,28歲,2007年3月18日入院,剖腹產一健康男嬰。19日起,患者咳嗽,夜以繼日,牽扯傷口作痛。用止咳藥不效。21日改用中藥治療,痰少色白,口不渴,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遂擬中藥處方:麻黃10g,杏仁10g,細辛3g,桔梗10g,甘草10g,當歸10g,黨參10g,半夏10g,陳皮10g,五味子5g。三劑,水煎服。患者服后,一劑咳減,三劑咳止。
咳嗽多由肺氣失宣所至。本例患者是由于新產,氣血不足,復感風邪,以致肺氣失于肅降引發咳嗽。方用三拗湯宣肺散風寒之邪,杏仁、桔梗宣肺止咳,細辛、半夏溫肺散邪止咳,五味子斂肺氣,黨參、當歸益氣補血,照顧產后不足。全方以宣散為主,兼以扶正,氣血足,邪氣散,所以有迅捷的療效。
病案二:產后發熱
患者張某,女,24歲,2007年6月20日入院,剖腹產一健康女嬰。術后第4天出現發熱,體溫38.8℃至39.2℃之間。用抗生素數日效果不佳。診其見汗出,汗停即熱,口渴咽干,舌質淡紅,苔少,脈沉細數。遂擬中藥處方:生地10g,麥冬10g,菊花10g,銀花10g,秦艽10g,白芍10g,黨參10g,當歸10g,甘草10g。水煎服,三劑。患者服后,翌日熱減,三日熱退脈靜身涼。
產后發熱原因很多,本案屬于陰虛發熱范疇。術中失血,術后出汗較多,形成氣血俱虛,以陰虛為主的病機,方用生脈飲之意。生地、麥冬、白芍、黨參、當歸益氣養血滋陰、銀花、菊花清熱,甘草調和諸藥,亦可化陰。諸藥合用,共奏滋陰清熱之功,故療效顯著。
病案三:產后水痘
患者王某,女,25歲,2007年7月12日住院,剖腹產一健康女嬰。術后第二天,患者從足部開始,出現水皰樣丘疹,逐漸蔓延至全身。下半身出汗,上半身不出汗,體溫38.5℃至39.1℃之間,納可,舌淡紅,苔稍膩,脈沉細數。抹藥膏不效。遂擬中藥處方:荊芥10g,防風10g,大青葉10g,板藍根10g,黨參10g,當歸10g,玄參10g,甘草10g。三劑,水煎服。服三劑后,水痘已出遍全身,個別水痘出現膿包,體溫降至38℃。原方去荊芥、防風,加銀花10g,連翹15g,三劑,痊愈出院。
水痘是由于感受水痘毒邪,屬于溫病范疇。病機由于水痘毒邪蘊于肌膚,濕熱博于肌表,生成水痘。由于正邪相爭比較激烈,故出現發熱癥狀。方中用荊芥、防風,以散表邪,大青葉、板藍根、玄參、甘草清熱解毒,黨參、當歸培護正氣。二診,由于表邪已去,毒邪已盛,所以去荊芥、防風,加銀花、連翹清熱解毒。全方藥味雖少,但緊扣濕熱毒邪襲表這一主題下藥,兼以扶正,所以使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痊愈。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