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治療高血壓第 4 頁
益氣活血:適宜于高血壓病晚期心脾兩虛,血脈瘀阻者。癥見頭痛頭暈,目眩視物不清,神疲乏力,短氣不足以息,動則尤甚,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自汗盜汗,胸膈滿悶,面唇青暗,舌暗紫,舌底脈絡紫暗迂曲,脈細弱或細澀。
基本方:人參10克,赤芍12克,當歸10克,地龍12克,黃芪30克,桃仁10克,川芎12克,紅花10克。氣虛明顯加山藥15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
溫補陽氣:適宜于高血壓病后期,脾腎陽虛者。高血壓病雖多見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或風動火炎之證,但陽虛陰盛者亦非少見。此證多見于高血壓病后期累及心臟,出現心力衰竭者,其血壓雖高,但全身癥狀卻是一派陽虛征象,癥見頭眩頭暈,面白少華,氣短懶言,倦怠乏力,嘔惡痰多,食后不運,大便不實,腰酸腿軟,肢清足冷,夜尿頻數,男子陽痿,女子宮冷,月經不調,舌質淡而胖,脈沉細。
基本方:人參10克,茯苓12克,白術12克,附片10克,肉桂6克,淫羊藿10克,仙茅10克。若陽虛飲停,畏寒心悸,下肢浮腫加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黃芪30克,防已12克加強溫陽化飲。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