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治療高血壓
中醫辨證治療高血壓
高血壓病是以體循環動脈壓增高為主要臨床表現而病因不明的臨床綜合征,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壓病屬中醫“眩暈”、“頭痛”等范疇。其病程長久,病情纏綿,致病因素多為情志剌激,五志過極,惱怒憂思,持續精神緊張,或飲食失節,嗜好煙酒辛辣,肥甘厚膩,或房勞精傷及先天不足遺傳等,諸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人體陰陽失調,氣血紊亂而發生本病。其舌、脈、癥常表現為寒熱相兼,虛實同見,錯綜復雜。根據長期臨床觀察,本病多發于肝腎陰虛,肝陽偏亢、脾氣虧虛,痰濕壅盛之體。辨證以虛實為主,實者多責之于肝,虛者多責之于脾腎,早期多實,中期多虛中挾實,后期多虛證。偏于實者,多由素體陽盛,肝氣偏激,或七情所傷,憂郁惱怒過度,使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逆亂,以致肝失疏泄,陽熱亢盛,或化火、生風,或傷陰、耗血,或氣郁、致瘀,或釀痰、生濕,形成以肝火內熾、肝陽上亢為主,兼挾風、火、痰、氣、瘀等以實為主的證型。偏于虛者,多因年高體衰,脾氣不足,腎精虧虛,虛陽失潛,或陰虛及陽,以致陰陽失衡,水火不濟,形成以陰虛陽亢、陰陽兩虛為主,兼挾痰濁上逆、陽虛水泛等以虛為主的證型。在臨床上以本虛標實,上盛下虛之證多見。下面介紹一下中醫辨證治療高血壓病九法。
清肝瀉熱:適宜于高血壓病初起,肝火熾盛,上擾清竅者。癥見頭暈頭痛,面目紅赤,咽干口苦,溲赤便秘,急躁易怒,血壓以收縮壓升高為主,脈壓差較大,舌紅苔黃,脈弦滑而數。
基本方:龍膽草10克,黃芩10克,菊花10克,鉤藤15克,梔子10克,夏枯草15克,草決明20克,牛膝12克,生地黃12克,白芍15克。大便秘結加大黃10克。
平肝潛陽:適宜于高血壓病初中期,肝陽上亢,氣血上逆,甚或肝風內動者。癥見眩暈,頭痛頭脹,頭重腳輕,心煩耳鳴,失眠多夢,面紅目赤,急躁易怒,甚或眩暈欲仆,頭痛如掣,雙手顫抖,語言不利,步履不穩,舌紅苔黃,脈弦數或弦長有力。
基本方:天麻12克,鉤藤12克,生石決明30克,磁石30克,牛膝12克,山梔10克,黃芩10克,桑寄生30克,夏枯草15克,菊花10克,生龜板30克,生牡蠣30克。肝風內動加羚羊角粉3克,珍珠母30克,地龍15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