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分型辨治臭汗癥
中醫分型辨治臭汗癥
臭汗癥,俗稱“狐臭”。西醫認為本病與種族、遺傳、個人衛生習慣、皮膚表面細菌對汗液的分解以及食用某些食物或藥物等因素有關。中醫認為本病多由濕熱內蘊,氣血不和,或遺傳所致。西醫在臨床上將本病分為全身性臭汗癥和局限性臭汗癥兩類。筆者在臨證時將本病分為兩種證型予以論治,均獲得了良好的良效。
穢濁內蘊型
多有家族史,常在青春期開始發病,多見于腋下、乳暈、臍周、陰部,汗液有特殊的臭味,夏季出汗時更重。舌象、脈象正常。
處方:當歸、白芷各10克,肉豆蔻、藿香、香附、檳榔、甘草各6克,木香、丁香各3克,零陵香2克,桂心1克。水煎3次合并藥液,分3次服用。
濕熱熏蒸型
常無家族史,好發于夏季,腋下多汗,有輕微狐臭氣,經洗浴后,可暫時減輕或消除。舌質紅,苔白膩,脈滑數。
處方:茵陳15克,薏苡仁、白豆蔻、石菖蒲、滑石粉、通草、藿香、連翹、佩蘭各10克,黃柏、射干各6克,薄荷3克。水煎3次合并藥液,分3次服用。
外用:青木香30克,白芷10克。共研細末,醋調成膏,外搽患處,隔日1次。以上兩型均可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注意個人衛生及皮膚護理。戒除煙酒,盡量不吃強烈刺激性的食物,如大蒜、洋蔥、韭菜、辣椒等。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