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醫學的“四塔都”理論體系第 9 頁
阿波塔,即水。水在正常情況下,有保護身體各器官的功能。如正常排出的小便、排出的口痰和鼻涕,散熱出的汗液,幫助消化之唾液,皮膚損傷后的保護性滲出液,以及血液的循環等等。如果體內水不足,就會出現貧血、肌膚干燥、瘙癢、口干咽燥、發熱、大便秘結等病癥;但若體內水偏盛,則又會出現水腫、腹瀉、身體疼痛、頭身重著、心悸氣短、形寒肢冷、消化不良、痰濕咳喘、帶下等一類疾病(傣語稱之為害蚌哉獻)。
巴他維塔,即土。土在正常情況下,維持身體各器官的活動。如骨骼、肌肉的生長發育,心、脾、肺、腎等臟腑的正常功能,小腸與大腸的吸收、排泄功能等等。如果體內土氣不足,就會發生納食少、心悸、肌肉消瘦、筋骨無力、大小便失調等癥狀。但若體內土氣偏盛,又會出現人體全身或局部僵硬、冰冷(傣語稱之為害惱獻)。或溫覺消失,惡心嘔吐,煩躁不安、腹痛便秘等癥狀。
傣族傳統醫藥理論根據上述四種不同的致病因素(可包括致病的內因和外因),把這四個不同病因取名定方,即“雅塔”。因風致病的用“佤約雅塔”,由六種藥物組成;因火致病的用“爹卓雅塔”,由五種藥物組成;因水致病的用“阿波雅塔”,由五種藥物組成;因土致病的用“巴他維雅塔”,由三種藥物組成。這些都是基礎藥方,可隨癥配伍其他藥物,用四“雅塔”來調整體內風、火、水、土之平衡關系,而達到治療目的。
以上可以看出,四塔之偏盛與不足,均可導致人體各種疾病的發生。因此,為保障人體無病而健康的生長發育,關鍵在保持體內四塔的平衡,并盡可能適應于自然界(與自然界之風、火、水、土保持相對的平衡關系),不能違背自然界發展的客觀規律。一旦四塔失調,就應用藥物的特性使其恢復平衡關系,以達治愈疾病的目的,即用“四塔”來調節人體的機能。這將在后面進一步闡述。
為了使大家更好的掌握致病因素與風、火、水、土相互之間的關系,明確各類疾病之實質,在各論篇臨床疾病的論述中,我們主要以風、火、水、土即佤約塔、爹卓塔、阿波塔和巴他維塔等四塔之偏盛或不足,或屬失調,來說明疾病的致病因素和病機。并摻入一些祖國醫藥學中各類疾病病機的闡述,二者合為一體,使病因病機部分更加清楚,以便大家在臨床各疾病的學習中更好的掌握病機和辨證治療。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