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醫學的“四塔都”理論體系第 6 頁
5.昂嘎直嘎薩里睹佤搭,直譯“肢體循環風”。意為主管機體各系統和生長、發育活動,能使人說話喜笑、哭鬧、站立、坐臥、行走等機能活動。
6.俄沙沙,巴沙沙亞他搭,直譯“出息入息風”。意為“呼吸之氣”,傣醫認為它是上行風的單獨一部分,包括肺中呼出之氣和口鼻吸入之氣,它是人體生命活動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質和動力基礎。
“百病皆屬風”
在四塔理論體系中,闡述風(氣)的內容最為豐富,除如前述的功能外,在病理狀態下,如果飲食起居失常,季節氣候變化,該上行的風不上行、該下行的不下行、該動的不動,就會發生與風有關的各種疾患。在傣醫史料中僅因風過盛或不足所致的各種風癥(病)就達近1000余種,目前初步翻譯整理的有近300種,統稱為“帕雅攏”。臨床傣醫又將復雜多變的風癥分為“帕雅攏皇”、“帕雅攏嘎”、“薩巴攏”,即“熱風癥”、“冷風癥”、“雜風癥”三大類。臨床辨證時又將每類風癥的不同性質分為若干種,如偏食辛香、燥烈之品,氣候炎熱,風熱毒邪上攻咽喉,下注胃腸,熱毒內盛所致的乳蛾腫大,口角生瘡,痢疾,瘡瘍療毒,濕熱癬疹以及高熱后出現的神經、精神系統病癥歸屬于熱風癥的范疇,僅這一類疾患就290多種。秋冬之季易患“冷風癥”,由于體內火氣不足,氣血運行不暢,加之感受自然界之風、寒、濕、邪,常可導致筋骨拘攣、麻木痿軟、癱瘓、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病癥,似漢族中醫所指的“濕痹”、“中風”等疾患,這類冷風癥約近10種。“雜風癥”系由風、火、水、土四塔不足或偏盛和感受寒濕之邪所致。臨床上傣醫又把它分作四類:一為“攏舊”,即風濕。若風邪入臟、入腑,可見潰瘍、腹瀉、腹中冷痛等。二為“攏匹勒”,即婦女產后諸疾。三為“攏扭”,意指泌尿系結石及尿路感染等。四為“攏匹壩”,主要指癲癇、癔病、精神分裂、眩暈等癥。除前述的各類風癥(病)外,還有41種使之定位性發病的風癥,傣醫稱:“攏細西贊波”,走竄無定,無處不到,有滯于哪臟使哪臟生病的特性。通過各種不同類型的風證說明了“百病皆屬風”的道理。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