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醫獨特的治療方法
傣醫獨特的治療方法
傣醫治病的用藥方法一般為內服、外用(包括涂擦包敷)或內服與外用相結合行進治療。劑型有丸(包括大丸、中號丸與小丸)、散、湯劑與酒浸劑等,與漢族中醫藥大體相同,但劑型沒有那么多。除上述治法外,傣醫還有一些獨特的治療方法,茲分述于下:
(一)芬雅:(傣語,研藥或磨藥之意)在碗內盛適量冷開水或米湯,可根據不同疾病而定。按配方將各種藥物蘸水或米湯在小磨石上研磨成合劑藥汁于碗內,內服或外擦。一般貴重藥品及緊缺藥物多用此法,主要治療因風(佤約塔)失調引起之疾病、婦科疾病和一些危重病,亦用于藥物及食物中毒。
(二)烘雅:(傣語,熏藥之意)按所需配方取藥物切碎(多用鮮品),置于鍋內(或金屬大盆內)加水煎煮,患者坐于鍋(或盆)之上方,借藥物蒸氣熏蒸肌體以達治療目的。本法主要用于因體內風(佤約塔)、水(阿波塔)失調而致之肌肉、關節風濕疼痛、肢體麻木、產后虛弱、不思飲食等癥。
(三)沙雅:(傣語,刺藥之意)將配好方的藥物切碎,干燥,共研為末,拌入鵝油內浸泡備用。用時醫者用潔凈之銅針(狀如直桿梅花針)淺刺患部皮膚,再涂以配好之藥油。本法亦用于體內風(佤約塔)、水(阿波塔)失調而致的風濕關節疼痛。
(四)果雅:(傣語,敷藥之意)按配方將所需藥物取鮮品,切碎搗爛,視病情分別加入酒、芝麻油或淘米水等拌舍均勻,用芭蕉葉包好,置于火申煨熟,趁熱包敷于患處,以不燙傷皮膚為度。主要用于接骨、跌打扭傷、風濕麻木疼痛、頭痛、腰腿疼痛等癥。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