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醫道――身國共治的人本文明》隨想第 6 頁
對于當今以科學為衡量事物唯一標準的人,樂后圣這段對道的闡述極具啟發:
“‘道’是虛空的,無形無象又無極。它超越了人類感覺器官的察知范圍,也超出了所有儀器的測知領域。但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沒有一件能擺脫它的制御。人類所有的測知手段之所以不能測知它的實存,那是由于人類的所有測知手段都只能測知某些極化事物。但是“道”卻是眾極化之本,是唯一的無極化場,所以就不能被測知。但是人們并沒想到自己所采用的所有測知或感覺能力,都是因‘道’的無極化之統一能力而顯現的。就象寓言故事所講的,這是‘騎驢覓驢’”。
從陰陽、五行、精氣神與儒、釋、道的比較之中歸納出醫道后,樂后圣悲天憫人的情懷并沒有得到徹底宣泄,他將醫道進一步推論,認為在全球化的文化整合中,惟有醫道精神的復歸,才能使中國在當代的“文化戰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不僅如此,博大精深的醫道精神對于整個人類的和諧發展也有與西方文藝復興才可媲美的偉大意義。全球化不僅僅是經濟的全球化,與此相伴的是日益加速的文化全球化,因為在知識經濟時代,科學和人文中的文化精神通過新的經濟體系和科研體系發生作用,大量的規則、法律、理念、價值觀必須由各國認可才可有效,忽略了體制和文化層面的全球化,經濟全球化很難真正建立。“人類文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強烈的整合現象,其結果是在某種意義上或某種層面上,一種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文化開始生成。”
但樂后圣并非簡單用肯定或否定做結論,他認為,“全球化時代的文化精神對工業文明的理性主義文化精神的改造,無論在深度上還是在性質上,遠不同于現代工業文明的理性主義文化精神取代傳統農業文明的自然主義和經驗主義文化模式所導致的變革,前者所代表的不是文化精神的斷裂、質變或根本性重建。具體說來,傳統農業文明的自然主義和經驗主義文化模式的基本文化要素是經驗、常識、習慣、天然情感、宗法血緣關系等自在的文化要素,而現代工業文明的理性主義文化精神的基本文化要素是理性、信息、科學、規則、契約、平等、創造性、主體性等自覺的文化要素,二者之間存在本質的區別。所謂后現代主義文化精神或全球化時代的新文化精神的內在要素同現代工業文明的理性主義文化精神的基本文化要素并沒有什么不同,它們的本質一致;所不同的是后現代文化精神或全球文化時代的文化精神揚棄了現代工業文明的理性主義文化精神的某種極端性或專斷性,從而賦予理想文化精神以合理和更完善的形態。”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