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醫道――身國共治的人本文明》隨想第 5 頁
中醫之道,如何體現了東方文化的精髓呢?樂后圣對此做了系統的分析和比較,發現它既與儒家的仁,又與道家的自然,更與佛教的慈悲完全相通相合。如果說老子系統提出了道的概念,認為人必須道法自然,與道合一,那么真正在現實基礎上實現天人合一的是儒家哲學。孔子講人道并沒有脫離天道,他認為人道與天道本質上是一致的,都要遵循天地自然之道,所以孔子直接用道指人道。在他看來,做好了人道,也就盡了天道,天是沒有主觀意志的,它只是一種客觀的自在性,因而天道就寓于人道之中。可惜“儒家反對老子的消極無為而力主積極有為,但是在天人關系上卻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即由老子的被動屈從天道走向了以人道取代天道的主觀主義。因此我們應該承認,在天人、主客關系上,中國古代哲學家并沒有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天人、主客直接究竟應該如何實現它們之間的和諧、合一關系?正是在解決這樣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中國傳統醫道中關于天人合一、主客依存的觀念可以給我們提供許多可貴的思想資料,它雖然不可能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卻提出了問題,并且蘊含了解決問題的基本邏輯思路,這就是天人合一、主客依存、和諧共處、協調發展的理想境界。現代科學和現代哲學所要探求的也就是一條如何達到這一理想境界的現實道路。”如果認真閱讀《黃帝內經》,便會發現此道無處不在,貫穿首尾。
由五行進一步抽象,便自然會得出一個更加根本性的中醫基本概念――陰陽。陰陽并非中醫的發明,卻是中國傳統文化最自然的生根、落腳的土壤,陰陽的概念也由此與百姓的日常生活發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樂后圣認為,“醫道中的陰陽和合思維是中國文化的本根、靈魂和基因,集中體現了東方辨正思維的獨特價值,凝聚了中華文化的全部智慧。陰陽和合是對陰陽矛盾關系的一種高度抽象,從哲學本體論的意義上看,也只有具體分析陰陽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才能結識宇宙萬物一物兩體、陰陽和合的普遍特性。《易經》中,陰陽觀念是潛在的或隱含的,在《易傳》中,陰陽范疇及其觀念才以純粹思想的形式出現了。《易傳》具體闡明了道與器的關系,指出‘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它更進一步深刻指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這進一步把道的實質歸結為其內部的陰陽矛盾運動。”《醫道》說,“在我國傳統哲學中,陰陽概念能從日常經驗語匯升華為哲學范疇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國特定的地里環境、相對穩定的農業生產方式、以宗法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家長式統治形式以及嚴格的等級觀念等多種因素自覺不自覺作用的結果。由陰陽和五行這兩個醫道中的基本概念來觀察世界,我們會發現世界上的如何事物都是陰陽和合體,從宏觀世界到微觀世界,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都是陰陽,無物不是陰陽,于是醫道也可用于指導人類認識與活動的指南。”而這正是《黃帝內經》最基本的論點。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